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TiO2半导体的光助气敏性改进及其对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7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史第10页
        1.2.2 半导体材料的分类第10-11页
        1.2.3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第11-12页
        1.2.4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结构及性能指标第12-13页
        1.2.5 气敏材料与检测气体第13-14页
            1.2.5.1 气敏材料第13-14页
            1.2.5.2 检测气体第14页
        1.2.6 气敏响应的激发形式第14-15页
            1.2.6.1 热激发气敏响应特点第14-15页
            1.2.6.2 光激发气敏响应特点第15页
    1.3 半导体光催化及半导体光电性质第15-19页
        1.3.1 半导体光催化的发展史第15-16页
        1.3.2 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第16-17页
        1.3.3 气固相响应的作用机制第17-18页
        1.3.4 半导体的光电导第18-19页
    1.4 半导体表面吸附及光助气敏性能第19-22页
        1.4.1 半导体表面吸附理论第19-20页
        1.4.2 气体在半导体表面吸附第20-21页
        1.4.3 半导体的光助气敏性能第21-22页
    1.5 TiO_2光助气敏性能的改进第22-25页
        1.5.1 聚苯胺改性Ti02提高导电性第22-24页
        1.5.2 TiO_2气敏元件的制备第24-25页
            1.5.2.1 厚膜制备方法第24-25页
            1.5.2.2 薄膜制备方法第25页
    1.6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5-26页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7-39页
    2.1 试剂与设备第27-29页
        2.1.1 主要实验试剂第27-28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28-29页
    2.2 实验内容第29-39页
        2.2.1 PANI/TiO_2固体催化剂及气敏元件的制备第29-31页
            2.2.1.1 PANI/TiO_2固体催化剂的制备第29页
            2.2.1.2 PANI/TiO_2气敏元件的制备第29-30页
            2.2.1.3 薄膜TiO_2气敏元件的制备第30-31页
        2.2.2 催化剂的物性表征第31-34页
            2.2.2.1 晶相结构(XD)第31页
            2.2.2.2 扫描电镜(SElM)及透射电镜(TEM)第31-32页
            2.2.2.3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第32页
            2.2.2.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IR)第32页
            2.2.2.5 共聚焦拉曼光谱(Raman)第32页
            2.2.2.6 热重分析(TG)第32-33页
            2.2.2.7 电化学测试第33页
            2.2.2.8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3-34页
        2.2.3 气敏性能测试的电路原理及测试方法第34-37页
            2.2.3.1 电路原理第34-35页
            2.2.3.2 测试方法第35-36页
            2.2.3.3 气敏性能测试流程第36-37页
        2.2.4 催化活性评价第37-39页
            2.2.4.1 光催化氧化Co第37-38页
            2.2.4.2 光催化氧化丙酮和乙烯第38-39页
第三章 导电助剂PANI改性TiO_2的光助气敏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第39-61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催化剂的物性表征第39-46页
        3.2.1 催化剂的晶相结构表征第39-40页
        3.2.2 表面形貌特性第40-41页
        3.2.3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第41-42页
        3.2.4 热重分析第42-43页
        3.2.5 红外吸收光谱第43-46页
    3.3 光助气敏响应第46-51页
        3.3.1 煅烧温度的选择第46-47页
        3.3.2 分散剂的选择第47-49页
        3.3.3 室温下紫外光激发下PANI/TiO_2和TiO_2对CO的光助气敏性测试第49-51页
    3.4 光电流性质第51-52页
    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52-55页
    3.6 光助气敏响应作用过程第55-58页
    3.7 PANI/TiO_2和Ti02的光催化氧化CO性能第58-59页
    3.8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原位法制备Ti02气敏元件的光助气敏性能改进及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61-80页
    4.1 引言第61-62页
    4.2 催化剂的物性表征第62-68页
        4.2.1 催化剂的晶相结构表征第62-63页
        4.2.2 表面形貌(SEM和TEM)表征第63-65页
        4.2.3 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表征第65-66页
        4.2.4 催化剂的光电流表征第66-67页
        4.2.5 催化剂的阻抗表征第67-68页
    4.3 紫外光照下原位生长法制备的Ti02对不同气体的光助气敏响应性能第68-76页
        4.3.1 氮气气氛中紫外光激发下原位生长法制备的TiO_2对H_2的响应第68-70页
        4.3.2 空气气氛中紫外光激发下原位生长法制备的TiO_2财H_2的响应第70-72页
        4.3.3 氮气气氛中紫外光激发下原位生长法制备的Ti02对丙酮气体的响应第72-74页
        4.3.4 空气气氛中紫外光激发下原位生长法制备的TiO_2对丙酮气体的响应第74-75页
        4.3.5 氮气气氛中紫外光激发下原位生长法制备的TiO_2对乙烯气体的响应第75-76页
    4.4 TiO_2-I和TiO_2-D的光催化氧化性能评价第76-78页
        4.4.1 光催化氧化丙酮第76-77页
        4.4.2 光催化氧化乙烯第77-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2页
致谢第92-93页
个人简历第93-94页
在校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和科研工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核茂铁共轭分子体系的设计合成及光谱电化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若干新型富勒烯电子结构和X射线光谱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