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设备论文

折臂式擦窗机结构优化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0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二章 折臂式擦窗机静力分析第12-36页
    2.1 折臂式擦窗机工况分析第12-14页
        2.1.1 擦窗机基本性能参数第12-13页
        2.1.2 折臂式擦窗机结构分析第13-14页
        2.1.3 擦窗机吊臂危险工况分析第14页
    2.2 擦窗机主吊臂截面选取第14-15页
    2.3 擦窗机吊臂力学性能分析第15-17页
        2.3.1 强度和刚度条件第15-16页
        2.3.2 折臂式擦窗机主吊臂受力分析第16-17页
    2.4 擦窗机主吊臂盖板和腹板的应力分析和结构优化第17-30页
        2.4.1 薄壁杆件原理第18页
        2.4.2 盖板和腹板的应力分析第18-23页
        2.4.3 应用实例分析第23-28页
        2.4.4 结构优化实例第28-30页
    2.5 折臂式擦窗机立柱整体稳定性分析第30-31页
        2.5.1 立柱整体稳定性理论分析第30页
        2.5.2 立柱整体稳定性计算第30-31页
    2.6 折臂式擦窗机立柱局部稳定性分析第31-35页
        2.6.1 薄板小挠度屈曲理论第31-32页
        2.6.2 立柱局部稳定性理论分析第32-34页
        2.6.3 立柱局部临界载荷计算第34页
        2.6.4 立柱临界应力理论分析第34-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折臂式擦窗机主吊臂结构参数化建模与结构优化第36-45页
    3.1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第36-37页
        3.1.1 前处理阶段第36页
        3.1.2 加载与求解第36-37页
        3.1.3 后处理第37页
        3.1.4 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第37页
    3.2 擦窗机主吊臂参数化建模及有限元分析第37-41页
        3.2.1 材料特性与实常数第37-38页
        3.2.2 主吊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8-40页
        3.2.3 添加约束和载荷,并求解第40页
        3.2.4 结果与分析第40-41页
    3.3 折臂式擦窗机主吊臂结构优化第41-44页
        3.3.1 基于APDL的优化设计概述第41-42页
        3.3.2 折臂式擦窗机主吊臂结构优化设计过程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基于相似理论的折臂式擦窗机主吊臂有限元分析第45-55页
    4.1 相似理论基础概念第45-46页
        4.1.1 基本定理第45-46页
        4.1.2 相似准则的导出方法第46页
    4.2 擦窗机主吊臂模型的应力的相似比第46-49页
        4.2.1 应力相似准则推导第46-48页
        4.2.2 应力相似比有限元仿真验证第48-49页
    4.3 擦窗机模型的模态参数的相似关系第49-54页
        4.3.1 模态参数相似准则推导第50-52页
        4.3.2 固有频率有限元仿真验证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折臂有限元分析及接触分析第55-69页
    5.1 折臂静力分析第55-58页
        5.1.1 折臂受力分析第56-57页
        5.1.2 折臂的力学计算第57-58页
    5.2 折臂静态有限元分析第58-61页
        5.2.1 折臂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8-60页
        5.2.2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0-61页
    5.3 折臂模态分析第61-63页
        5.3.1 折臂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1-62页
        5.3.2 模态分析结果第62-63页
    5.4 折臂轴孔接触力学和接触有限元分析第63-68页
        5.4.1 内外圆柱接触问题的理论近似分析第63-64页
        5.4.2 最大接触应力计算第64页
        5.4.3 轴的许用应力第64-65页
        5.4.4 接触有限元分析第65页
        5.4.5 分析结果第65-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主要结论第69-70页
    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过程三维电容层析成像研究
下一篇:GIS在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