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世情小说医者形象研究--以《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红楼梦》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世情小说中的医者形象特点 | 第11-21页 |
(一)医术与医德兼备 | 第13-14页 |
(二)有医术无医德 | 第14-15页 |
1、仗技欺人 诈取钱财 | 第14页 |
2、嗜酒成性 延误治疗 | 第14-15页 |
3、曲顺人情 免于攻讦 | 第15页 |
(三)有医德无医术 | 第15-16页 |
(四)医术与医德尽无 | 第16-21页 |
1、不学无术 不通医理 | 第16-17页 |
2、追求声名 贪图美色 | 第17-18页 |
3、巧用妙术 哄诈欺骗 | 第18-21页 |
二、医者形象在作品中的艺术功用 | 第21-29页 |
(一)烘托小说主要人物的塑造 | 第21-22页 |
(二)推动情节,勾连前后 | 第22-23页 |
(三)担任叙事者身份 | 第23-25页 |
1、限制叙事 | 第24页 |
2、全知叙事 | 第24-25页 |
(四)突出主题,深化主旨 | 第25-27页 |
1、《金瓶梅词话》:色空观念的展示 | 第25-26页 |
2、《醒世姻缘传》:果报思想的解读 | 第26页 |
3、《红楼梦》:“女儿国”的悲剧 | 第26-27页 |
(五)反映医疗现状与民风民俗 | 第27-29页 |
1、医疗现状 | 第27-28页 |
2、巫术信仰 | 第28-29页 |
三、世情小说中医者形象产生的原因探析 | 第29-38页 |
(一)对前代涉医文学的继承 | 第29-34页 |
1、先秦两汉时期 | 第29-30页 |
2、魏晋时期 | 第30-31页 |
3、隋唐时期 | 第31-32页 |
4、宋代 | 第32-33页 |
5、元代 | 第33-34页 |
(二)明清特殊的社会现实 | 第34-35页 |
(三)作者本身 | 第35-36页 |
(四)贴近市民阶层 | 第36-38页 |
四、医者形象的时代意义及其现代性阐释 | 第38-43页 |
(一)明清时期医者形象的时代意义 | 第38-39页 |
1、类型多样化,结合时代新风,赋予新内涵 | 第38-39页 |
2、为后期作品中医者塑造起到借鉴作用 | 第39页 |
(二)就现代医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 第39-43页 |
1、认识医者,理解职业 | 第40页 |
2、科学择医,彼此信赖 | 第40-41页 |
3、医患配合,药到病除 | 第41页 |
4、出台政策,保驾护航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