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北地区储层伤害评价与酸化解堵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前言 | 第8-16页 |
| 第一章 杏北地区储层岩性变化分析 | 第16-24页 |
| 1.1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16-17页 |
| 1.2 岩石骨架组分的变化 | 第17页 |
| 1.3 粘土矿物组分的变化 | 第17-19页 |
| 1.4 粘土矿物变化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19-22页 |
| 1.5 孔隙度与渗透率变化特征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粘土矿物伤害评价 | 第24-32页 |
| 2.1 速敏实验 | 第25-28页 |
| 2.1.1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 2.1.2 仪器和流程 | 第25页 |
| 2.1.3 实验原理 | 第25页 |
| 2.1.4 实验结果 | 第25-28页 |
| 2.2 水敏性评价实验 | 第28-32页 |
| 2.2.1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 2.2.2 实验原理及步骤 | 第28页 |
| 2.2.3 实验结果 | 第28-32页 |
| 第三章 注入水杂质伤害评价 | 第32-43页 |
| 3.1 油田注水水质指标 | 第32-33页 |
| 3.2 注入水水质分析 | 第33-37页 |
| 3.3 固体悬浮物引起的伤害 | 第37-39页 |
| 3.4 氢氧化铁引起的伤害 | 第39-41页 |
| 3.5 其它因素引起的伤害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启动压力测定实验 | 第43-47页 |
| 4.1 实验流程 | 第43页 |
| 4.2 实验结果 | 第43-47页 |
| 第五章 杏北地区储层酸化效果评价 | 第47-58页 |
| 5.1 砂岩酸化基本原理 | 第47-48页 |
| 5.2 酸化效果评价 | 第48-55页 |
| 5.3 各种酸型的适用性 | 第55-56页 |
| 5.3.1 新型土酸 | 第55页 |
| 5.3.2 粉末硝酸 | 第55-56页 |
| 5.3.3 复合酸 | 第56页 |
| 5.3.4 胶束酸 | 第56页 |
| 5.4 低注井吸水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 | 第56-58页 |
| 5.4.1 低渗透油层连通程度差 | 第56页 |
| 5.4.2 低渗透油层存在启动压力 | 第56页 |
| 5.4.3 粘土伤害 | 第56-57页 |
| 5.4.4 泥浆污染对油层的伤害 | 第57页 |
| 5.4.5 注入水杂质对油层的伤害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