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柴油性质机理模型开发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石油产品性质的重要意义 | 第9页 |
·石油产品的现行标准状况 | 第9-10页 |
·柴油的组成与性质测定 | 第1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石化产品的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1-13页 |
第2章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 | 第13-22页 |
·近红外光谱技术原理 | 第13-15页 |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模型建立 | 第15-20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15-17页 |
·建模方法介绍 | 第17-20页 |
·算法应用范围讨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柴油性质的基团选择与模型评价标准 | 第22-28页 |
·理论依据 | 第22-23页 |
·影响基团振动频率的因素 | 第22页 |
·炔烃的近红外段振动形式类型 | 第22-23页 |
·烯烃的近红外段振动形式类型 | 第23页 |
·基团的选取 | 第23-26页 |
·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24-25页 |
·结构基团的选择及构建 | 第25-26页 |
·模型建立 | 第26页 |
·模型评价标准 | 第26-28页 |
第4章 柴油黏度性质的预测模型建立 | 第28-45页 |
·黏度测量方法及应用现状 | 第28-31页 |
·近红外法测量油品黏度 | 第31页 |
·柴油黏度性质预测模型建立 | 第31-44页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31-35页 |
·偏最小二乘模型 | 第35-37页 |
·柴油黏度性质基团法预测模型 | 第37-44页 |
·结论比较 | 第44-45页 |
第5章 柴油密度性质的预测模型建立 | 第45-55页 |
·柴油密度测试方法及现状 | 第45-46页 |
·近红外法测量柴油密度 | 第46页 |
·柴油密度性质预测模型 | 第46-54页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46-49页 |
·偏最小二乘模型 | 第49-51页 |
·柴油密度性质的基团法预测模型 | 第51-54页 |
·结论比较 | 第54-55页 |
第6章 柴油闪点的预测模型建立 | 第55-67页 |
·柴油闪点测试方法及现状 | 第55-58页 |
·柴油闪点测定方法 | 第55页 |
·柴油闪点关联计算方法 | 第55-58页 |
·近红外法测量柴油闪点 | 第58页 |
·柴油闪点性质基团法预测模型 | 第58-66页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58-60页 |
·偏最小二乘模型 | 第60-63页 |
·柴油闪点性质的基团法预测模型 | 第63-66页 |
·结论比较 | 第66-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