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铁介电相变材料 | 第10-17页 |
1.1.1 晶体的介电性质 | 第10-11页 |
1.1.2 铁电相变与Landau理论 | 第11-14页 |
1.1.3 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 诺蒎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冠醚包合物及其金属衍生物的研究 | 第18-21页 |
1.4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型结构化合物的组装及性能研究 | 第21-24页 |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诺蒎酸分子基铁电体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25-36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2.2.2 化合物1的合成 | 第26页 |
2.2.3 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26-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2.3.1 晶体结构分析 | 第28-31页 |
2.3.2 红外(IR)与粉末衍射(XRD) | 第31页 |
2.3.3 核磁共振分析 | 第31-32页 |
2.3.4 圆二色谱(CD)表征 | 第32页 |
2.3.5 介电性质研究 | 第32-33页 |
2.3.6 铁电行为研究 | 第33-34页 |
2.3.7 DSC曲线分析 | 第34页 |
2.3.8 热重(TGA)分析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冠醚包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 第36-57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42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36-37页 |
3.2.2 化合物2-8的合成 | 第37-40页 |
3.2.3 化合物2-8的单晶结构测定 | 第40-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6页 |
3.3.1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42-49页 |
3.3.2 介电性质研究 | 第49-52页 |
3.3.3 DSC曲线分析 | 第52-54页 |
3.3.4 变温XRD研究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冠醚包合物的金属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 第57-71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61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57-58页 |
4.2.2 化合物9、10、11的合成 | 第58-60页 |
4.2.3 化合物9、10、11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60-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0页 |
4.3.1 化合物9、10、11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61-64页 |
4.3.2 介电性质研究 | 第64-65页 |
4.3.3 DSC曲线分析 | 第65-67页 |
4.3.4 变温XRD研究分析 | 第67-68页 |
4.3.5 变温拉曼光谱研究 | 第68-69页 |
4.3.6 变温SHG研究 | 第69-70页 |
4.3.7 热重曲线分析 | 第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型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 第71-83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1-73页 |
5.2.1 试剂和仪器 | 第71-72页 |
5.2.2 化合物12-16的合成 | 第72页 |
5.2.3 化合物12-16的单晶结构测定 | 第72-7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2页 |
5.3.1 化合物12-16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73-78页 |
5.3.2 介电性质研究 | 第78-80页 |
5.3.3 DSC曲线分析 | 第80-81页 |
5.3.4 粉末衍射图分析 | 第81页 |
5.3.5 红外光谱图分析 | 第81-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