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江苏油田核磁共振录井综合应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5页
   ·核磁共振录井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3页
   ·研究的创新性第13-15页
第二章 核磁共振测量及解谱方法第15-26页
   ·核磁共振测量的物理基础第15-18页
     ·常见核素磁性参数第15页
     ·核磁共振现象第15-16页
     ·岩石中流体的核磁弛豫方式第16-18页
   ·横向弛豫时间T_2 的基本测量方法第18-19页
     ·自由感应衰减法(FID)第18页
     ·回波序列法(CPMG)第18-19页
   ·核磁共振解谱基本原理及算法第19-24页
     ·奇异值分解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算法第21-22页
     ·稳健迭代修正技术SIRT(Solid Iteration Redress Technique)第22-24页
   ·各种相关问题解决方法第24-26页
     ·布点方式和布点个数的确定第24-25页
     ·基线问题处理第25-26页
第三章 岩样核磁共振实验流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6-34页
   ·岩样核磁共振实验流程第26-27页
     ·核磁共振录井取样要求第26页
     ·核磁共振录井测量方法第26-27页
   ·核磁共振实验测量影响因素第27-33页
     ·仪器测试参数对T_2 谱的影响第27-28页
     ·原油粘度和T_2 谱峰值的关系第28-29页
     ·含油性对饱和岩样T_2 谱分布的影响第29页
     ·Mncl_2 溶液浸泡时间对油相T_2 谱测量结果的影响第29-30页
     ·钻井液浸泡对T_2 谱测量结果的影响第30页
     ·溶液矿化度对T_2 谱测量结果的影响第30-31页
     ·岩样粒径对T_2 谱测量结果的影响第31-32页
     ·岩性对核磁共振测量的影响第32-33页
     ·岩石骨架中氢核对核磁共振测量的影响第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计算方法研究第34-56页
   ·T_2 截止值(T_(2cutoff))第34-42页
     ·T_2 截止值敏感性分析第34-36页
     ·一种确定T_2 截止值的新方法第36-42页
   ·孔隙度计算方法研究第42-44页
   ·核磁共振渗透率计算方法研究第44-47页
   ·核磁共振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第47-52页
     ·NMR 束缚水饱和度的确定第47-49页
     ·NMR 含油饱和度的确定及散失校正第49-52页
   ·储层流体粘度第52-54页
     ·核磁共振油谱与原油物性的关系第52-53页
     ·储层流体粘度计算第53-54页
   ·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利用核磁共振进行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第56-63页
   ·孔隙指数第56-57页
   ·T_2 谱与压汞曲线第57-62页
     ·T_2 谱与压汞曲线转换的数学推导第58-60页
     ·转换结果及分析第60-61页
     ·孔喉特征参数计算第61-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应用核磁共振录测井进行储层评价第63-74页
   ·江苏油田复杂油层成因及分类第63-66页
     ·低阻成因第63页
     ·低孔低渗成因第63-65页
     ·基于核磁共振T_2 谱的储层分类第65-66页
   ·储层识别标准的建立第66-68页
     ·核磁共振实验含油饱和度S_o 经验统计法第66-67页
     ·核磁共振S_o 与K 关系斜率定性识别法第67页
     ·核磁共振S_(wi) 和S_w 关系识别法第67-68页
     ·核磁共振S_o/S_(wm) 与K 关系识别法第68页
     ·油气层标准汇总第68页
   ·应用实例分析第68-73页
     ·堡X1 井高束缚水饱和度油层识别第68-70页
     ·花X4 井低阻油层识别第70-71页
     ·马X5 井低阻油层识别第71页
     ·马X4 井低孔低渗储层评价第71-72页
     ·新陈X7 井低孔低渗储层评价第72-73页
   ·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湘桂地区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破坏作用研究
下一篇:高硫与高酸原油的加工腐蚀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