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时间反演技术 | 第9页 |
1.1.2 无线系统的多址接入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时间反演理论与性质 | 第14-24页 |
2.1 时间反演理论 | 第14-17页 |
2.1.1 时域分析 | 第16-17页 |
2.2 无线信道模型 | 第17-18页 |
2.2.1 无线信道 | 第17页 |
2.2.2 无线信道的输入/输出模型 | 第17-18页 |
2.3 无线通信中的时间反演 | 第18-23页 |
2.3.1 基本过程 | 第18-20页 |
2.3.2 信道冲激响应的提取 | 第20页 |
2.3.3 FDTD仿真示例 | 第20-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时间反演电磁波聚焦特性的研究 | 第24-42页 |
3.1 时间反演电磁波空间聚焦 | 第24-31页 |
3.1.1 电场分布 | 第24-26页 |
3.1.2 伪聚焦现象 | 第26页 |
3.1.3 空间聚焦面积比 | 第26-28页 |
3.1.4 分布式TRM对伪聚焦的抑制 | 第28-30页 |
3.1.5 聚焦半径 | 第30-31页 |
3.2 信道相关性的影响 | 第31-36页 |
3.2.1 信道相关性随空间位置的变化 | 第32-34页 |
3.2.2 时间反演接收信号峰值 | 第34-36页 |
3.3 时间反演电磁波的时间聚焦 | 第36-41页 |
3.3.1 时间反演信号旁瓣比 | 第37-39页 |
3.3.2 旁瓣叠加现象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时间反演多址接入的研究 | 第42-61页 |
4.1 多址接入原理与示例 | 第42-49页 |
4.1.1 多址原理 | 第42-44页 |
4.1.2 IEEE 802.15.3a CM2信道实例 | 第44-47页 |
4.1.3 干扰管理 | 第47-49页 |
4.2 多比特的时间反演通信系统 | 第49-52页 |
4.2.1 TR-PPM脉冲位置调制 | 第49-50页 |
4.2.2 多比特时间反演FDTD仿真 | 第50-52页 |
4.2.3 阈值判决 | 第52页 |
4.3 接收信号的噪声抑制方法 | 第52-59页 |
4.3.1 前项叠加(Former-Term Accumulation) | 第53-54页 |
4.3.2 前项叠加对时间反演性能的提高 | 第54-56页 |
4.3.3 前项叠加原理与适用条件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5.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61-62页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