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公司股东出资方式制度概况 | 第13-19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股东出资方式的历史沿革 | 第13-15页 |
一、我国《公司法》修改前对股东出资方式的规定 | 第13-14页 |
二、我国现行《公司法》对公司股东出资方式的规定及评析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两大法系公司法对股东出资方式的立法例评析 | 第15-19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出资方式立法例 | 第15-16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出资方式立法例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司股东出资方式扩展的必要性 | 第19-29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股东对出资方式在法律供给上的需求 | 第19-25页 |
一、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转变的需求 | 第19-21页 |
二、公司出资制度模式的比较 | 第21-23页 |
三、我国公司股东出资制度模式选择的需求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公司法对股东出资方式规范的缺陷 | 第25-27页 |
一、股东出资方式的范围狭窄 | 第25页 |
二、股东出资方式缺乏衡量标准 | 第25-26页 |
三、缺乏对财产承受和事后设立的防范措施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司股东出资方式扩展的社会价值 | 第27-29页 |
一、有利于发挥无形资产的社会效益 | 第27页 |
二、有利于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 第27-28页 |
三、有利于加速社会资本的流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股东出资方式应当扩展的形式 | 第29-63页 |
第一节 股东出资方式的适格性 | 第29-31页 |
一、股东出资标的的确定性 | 第29-30页 |
二、股东出资价值物的现存性 | 第30页 |
三、股东出资标的评估的可能性 | 第30页 |
四、股东出资标的的可独立转让性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债权出资 | 第31-36页 |
一、债权出资的类型及其性质评析 | 第31-33页 |
二、债权出资的缺陷 | 第33-34页 |
三、债权出资的适格条件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劳务出资 | 第36-41页 |
一、劳务出资概述 | 第36-37页 |
二、发达国家、地区关于劳务出资的立法规范 | 第37-39页 |
三、劳务出资的适格性 | 第39-41页 |
第四节 姓名权出资 | 第41-44页 |
一、姓名权的本质探析 | 第41-43页 |
二、姓名权出资的可行性 | 第43-44页 |
第五节 商誉出资 | 第44-53页 |
一、商誉出资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 第44-46页 |
二、国内外关于商誉出资的规定 | 第46-48页 |
三、商誉出资的适格性分析 | 第48-50页 |
四、商誉出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0-53页 |
第六节 信用出资 | 第53-57页 |
一、信用与信用出资的法学定位 | 第53-54页 |
二、信用出资在实践中的困境 | 第54-55页 |
三、信用出资的可行性分析 | 第55-57页 |
第七节 商业特许经营权出资 | 第57-63页 |
一、商业特许经营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 | 第57-59页 |
二、我国商业特许经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59-62页 |
三、完善我国特许经营出资形式的建议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司股东出资方式扩展的法律制度完善 | 第63-68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股东出资方式的实体性规范 | 第63-64页 |
一、规范合理的股东出资形式 | 第63页 |
二、构建股东出资方式的法定评估及验资制度 | 第63-64页 |
三、加强股东扩展方式出资的公示 | 第64页 |
第二节 完善对扩展的股东出资方式中瑕疵出资的规范 | 第64-68页 |
一、规范出资违约责任和资本充实责任 | 第64-65页 |
二、建立财产承受和事后设立的规制制度 | 第65-66页 |
三、加大评估机构的民事责任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