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9-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6-17页 |
1.3.2 本文主要特色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纹理映射与红外建模仿真成像理论 | 第19-33页 |
2.1 纹理映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1 纹理种类 | 第19页 |
2.1.2 纹理映射原理 | 第19-21页 |
2.1.3 反走样技术 | 第21-23页 |
2.1.4 典型纹理映射技术 | 第23-25页 |
2.2 红外辐射计算建模成像理论 | 第25-31页 |
2.2.1 红外辐射计算 | 第25-28页 |
2.2.2 红外辐射建模仿真成像 | 第28页 |
2.2.3 红外场景三维化仿真 | 第28-30页 |
2.2.4 量化与显示 | 第30-31页 |
2.3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基于彩色编码红外纹理映射研究 | 第33-51页 |
3.1 红外纹理 | 第33-34页 |
3.1.1 可见光与红外纹理的区别 | 第33页 |
3.1.2 红外纹理的数据存储与显示方式 | 第33-34页 |
3.2 基于彩色编码的红外纹理映射方法与原理 | 第34-35页 |
3.3 模型?仿真渲染目标图映射 | 第35-37页 |
3.3.1 图形渲染管线中几何阶段的映射关系 | 第35-37页 |
3.4 模型?目标红外图像映射 | 第37-38页 |
3.5 区域映射关系配准 | 第38-39页 |
3.6 目标局部纹理获取 | 第39-50页 |
3.6.1 uvw展开技术 | 第40-43页 |
3.6.2 基于彩色编码的纹理提取技术 | 第43-45页 |
3.6.3 目标局部红外纹理提取算法流程与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3.7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phong模型的红外目标仿真反演方法研究 | 第51-66页 |
4.1 红外本征辐射方程与简化 | 第51-53页 |
4.2 GPU渲染技术与流程 | 第53-55页 |
4.3 OGRE渲染引擎 | 第55-58页 |
4.4 基于phong模型的目标红外本征辐射反演 | 第58-65页 |
4.4.1 反演算法 | 第58-59页 |
4.4.2 算法实现与有效性分析 | 第59-65页 |
4.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6-68页 |
5.1 成果总结 | 第66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1. 基本情况 | 第73页 |
2. 教育背景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