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液体发酵及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前言第17-44页
 1 食用菌的研究进展第17-22页
   ·食用菌概述第17页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第17-18页
   ·食用菌营养成分研究进展第18-20页
   ·食用菌的药理作用第20-22页
     ·抗肿瘤作用第20-21页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第21页
     ·降血脂作用第21-22页
     ·抗病毒作用第22页
     ·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第22页
     ·保肝作用第22页
 2 真菌多糖的抗氧化研究第22-25页
   ·活性氧及其生理特性第22-23页
   ·多糖抗氧化机理第23-24页
   ·体外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方法第24页
   ·食用菌多糖抗氧化研究进展第24-25页
 3 食用菌功能食品第25-27页
   ·食用菌功能食品的加工形式第26页
   ·食用菌功能食品开发的种类第26-27页
 4 液体发酵技术第27-32页
   ·液体发酵的优点第28-29页
   ·液体发酵的营养要求和环境条件第29-31页
     ·营养组分第29-30页
     ·环境条件第30-31页
   ·液体发酵的应用前景第31-32页
 5 花脸香蘑研究进展第32-35页
   ·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第32-33页
     ·花脸香蘑的形态特征第32页
     ·花脸香蘑的生长环境第32-33页
   ·花脸香蘑的营养特征第33页
   ·生物活性研究第33-34页
   ·酶的研究第34-35页
 6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35-37页
   ·立题依据第35页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35-36页
   ·技术路线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4页
第一章 花脸香蘑的鉴定第44-53页
 引言第44-4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5-48页
   ·仪器和试剂第45页
     ·仪器第45页
     ·试剂第45页
   ·溶液配制第45-46页
   ·培养基第46页
   ·实验方法第46-48页
     ·菌种的分离第46页
     ·菌株的形态学研究第46-47页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7-48页
 2 结果和分析第48-51页
   ·子实体、菌落形态及菌丝特征第48页
   ·PCR扩增结果第48-49页
   ·ITS区序列分析第49-51页
 3 小结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第二章 花脸香蘑LS7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第53-67页
 引言第5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3-56页
   ·仪器和试剂第53-54页
     ·仪器第53页
     ·试剂第53-54页
   ·菌种和培养基第54页
     ·菌种第54页
     ·培养基第54页
   ·实验方法第54-56页
     ·菌种的活化第54页
     ·发酵第54页
     ·菌丝体生物量的测定第54页
     ·营养成分的优化第54-55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55-56页
     ·数据处理第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3页
   ·碳源对发酵的影响第56-57页
   ·氮源对发酵的影响第57页
   ·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正交实验结果第57-59页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第59-60页
   ·初始pH对发酵的影响第60-61页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第61-62页
   ·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第62页
   ·发酵时间对发酵的影响第62-63页
 3 小结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三章 花脸香蘑LS7发酵菌丝体成分分析第67-89页
 引言第6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7-74页
   ·仪器和试剂第67页
     ·仪器第67页
     ·试剂第67页
   ·溶液配制第67-68页
   ·原料第68页
   ·实验方法第68-74页
     ·水分含量测定第68-69页
     ·灰分含量测定第69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69-70页
     ·粗脂肪含量测定第70页
     ·粗纤维含量测定第70-71页
     ·氨基酸分析第71-72页
     ·核苷类含量分析第72-73页
     ·甘露醇含量分析第73-7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4-83页
   ·基本成分分析第74-75页
   ·氨基酸含量分析第75-78页
     ·氨基酸组成分析第75-76页
     ·鲜味氨基酸分析第76-77页
     ·必需氨基酸组成的营养评价第77-78页
   ·核苷类含量分析第78-81页
   ·甘露醇含量分析第81-83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81页
     ·精密度实验结果第81-82页
     ·稳定性实验结果第82页
     ·回收率实验结果第82-83页
     ·干扰实验结果第83页
     ·花脸香蘑菌丝体甘露醇含量第83页
 3 小结第83-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第四章 花脸香蘑LS7代谢产物的研究第89-110页
 引言第89-9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0-96页
   ·仪器和试剂第90页
   ·菌种和培养基第90页
   ·实验方法第90-96页
     ·多糖及小分子物质的制备第90-92页
     ·总糖的测定第92页
     ·还原糖含量测定第92-93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93页
     ·多糖的凝胶柱层析第93-94页
     ·分子量测定第94页
     ·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第94-95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95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95页
     ·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第95-96页
     ·多糖和胞外小分子的抗菌活性测定第9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6-107页
   ·基本理化性质第96页
   ·总糖含量第96-97页
   ·还原糖含量第97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97-98页
   ·多糖凝胶柱层析结果第98-99页
   ·分子量测定结果第99-100页
   ·多糖的单糖组分分析结果第100-102页
     ·水解结果第100页
     ·单糖组成分析结果第100-102页
   ·紫外光谱结果第102页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第102-104页
   ·抗氧化活性结果第104-106页
     ·清除羟自由基第104页
     ·清除超氧阴离子第104-105页
     ·还原力测定第105-106页
   ·抗菌活性分析结果第106-107页
 3 小结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0页
第五章 花脸香蘑LS7功能食品的研制第110-123页
 引言第110-111页
 1仪器和材料第111页
 2 功能饮料的研制第111-115页
   ·实验方法第111-112页
     ·加工工艺第111页
     ·操作要点第111-112页
   ·结果与分析第112-115页
     ·风味确定第112-114页
     ·稳定剂的选择第114页
     ·产品指标第114-115页
   ·结论第115页
 3 调味品的研制第115-120页
   ·花脸香蘑调味酱第115-118页
     ·实验方法第115-116页
     ·结果与分析第116-118页
     ·产品质量标准第118页
     ·结论第118页
   ·花脸香蘑调味料第118-120页
     ·实验方法第118页
     ·分析与讨论第118-120页
     ·产品的质量标准第120页
     ·结论第120页
 4 小结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3页
结论、展望及创新点第123-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R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
下一篇:镉处理对花生品质、生理机制和金属硫蛋白Ⅱ型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