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2.2 诊断及评估标准 | 第12-14页 |
2.2.1 UC严重程度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2.2.2 CD严重程度诊断标准 | 第13页 |
2.2.3 药物治疗CD的疗效评估标准 | 第13页 |
2.2.4 激素治疗相关定义 | 第13页 |
2.2.5 硫唑嘌呤治疗无效 | 第13-14页 |
2.2.6 CD内镜评分 | 第14页 |
2.3 研究指标 | 第14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15-16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6-32页 |
3.1 IBD 就诊情况(图 3.1) | 第16页 |
3.2 基本资料与临床症状(表 3.1、图 3.2) | 第16-18页 |
3.3 临床分型 | 第18-19页 |
3.3.1 UC 临床分型(表 3.2) | 第18-19页 |
3.3.2 CD 临床分型(表 3.3) | 第19页 |
3.4 肠外表现及并发症 | 第19-21页 |
3.4.1 肠外表现(表 3.4) | 第19-20页 |
3.4.2 并发症(表 3.5) | 第20-21页 |
3.5 治疗方法(表 3.6) | 第21-22页 |
3.6 沙利度胺疗效及安全性 | 第22-32页 |
3.6.1 一般资料(表 3.7) | 第22页 |
3.6.2 临床特点(表 3.8) | 第22-24页 |
3.6.3 临床分型(表 3.9) | 第24页 |
3.6.4 沙利度胺使用情况(表 3.10) | 第24-25页 |
3.6.5 沙利度胺不良反应(图 3.3、表 3.11) | 第25-27页 |
3.6.6 沙利度胺疗效评估 | 第27-3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2-38页 |
4.1 发病特征及治疗 | 第32-35页 |
4.2 沙利度胺疗效及安全性 | 第35-3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8-39页 |
5.1 结论 | 第38页 |
5.2 展望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综述 | 第4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