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控制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概论 | 第14-20页 |
1.1 井下排水系统概述 | 第14-16页 |
1.1.1 涌水来源 | 第14页 |
1.1.2 涌水危害 | 第14-16页 |
1.1.3 排水必要性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2 排水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0-32页 |
2.1 矿井排水方式的分类 | 第20-23页 |
2.2 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2.1 排水系统结构组成 | 第23页 |
2.2.2 系统的电气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3 排水系统设备选型 | 第24-26页 |
2.3.1 矿井的原始资料 | 第24-26页 |
2.3.2 配置管路 | 第26页 |
2.4 传感器的选型 | 第26-30页 |
2.4.1 主要传感器组成 | 第26-27页 |
2.4.2 传感器的选型 | 第27-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自动排水装置组成部件的原理和结构设计 | 第32-62页 |
3.1 设计要求 | 第32-34页 |
3.1.1 设计原则 | 第32页 |
3.1.2 使用环境 | 第32-33页 |
3.1.3 基本功能 | 第33页 |
3.1.4 电气性能 | 第33-34页 |
3.2 主要元器件选择及原理 | 第34-35页 |
3.3 保护功能的原理设计 | 第35-44页 |
3.3.1 漏电保护 | 第36-38页 |
3.3.2 过载保护 | 第38-40页 |
3.3.3 短路保护 | 第40-41页 |
3.3.4 断相保护 | 第41-43页 |
3.3.5 过压、欠压保护 | 第43-44页 |
3.4 本质安全型电路设计 | 第44-47页 |
3.4.1 本安电源供电电路设计 | 第44-46页 |
3.4.2 信号隔离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3.4.3 光电耦合电路设计 | 第47页 |
3.5 自动/手动控制电路设计 | 第47-49页 |
3.6 电气原理总图 | 第49-51页 |
3.7 综合控制箱外壳的结构设计 | 第51-56页 |
3.7.1 主腔法兰的尺寸设计 | 第52-54页 |
3.7.2 主腔法兰的尺寸校核 | 第54页 |
3.7.3 主腔围框的厚度计算 | 第54-56页 |
3.8 无底阀总成的结构设计 | 第56-61页 |
3.8.1 设计参数 | 第56-57页 |
3.8.2 设计方案 | 第57-61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2-76页 |
4.1 可编程控制技术 | 第62页 |
4.2 硬件组成 | 第62-67页 |
4.2.1 输入输出点统计 | 第62-64页 |
4.2.2 PLC模块选型 | 第64-65页 |
4.2.3 I/O点分配 | 第65-67页 |
4.3 程序的编程设计 | 第67-74页 |
4.3.1 水泵启动顺序流程 | 第67-69页 |
4.3.2 本地手动控制 | 第69-70页 |
4.3.3 本地自动控制 | 第70-71页 |
4.3.4 “避峰就谷” | 第71-72页 |
4.3.5 水泵的失压保护 | 第72-73页 |
4.3.6 信号标定 | 第73-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系统调试与运行 | 第76-84页 |
5.1 程序下载及调试 | 第76-79页 |
5.1.1 人机界面程序下载 | 第76页 |
5.1.2 程序调试 | 第76-79页 |
5.2 系统模拟运行 | 第79-82页 |
5.3 装置现场调试运行 | 第82-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总结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