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前言 | 第7-8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2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林分生物量的估算方法 | 第9-12页 |
| ·林分生物量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大尺度区域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 | 第10-12页 |
| ·平均生物量法 | 第10-11页 |
| ·材积转换法 | 第11-12页 |
| ·遥感方法 | 第12页 |
| ·生物量研究模型 | 第12-13页 |
| 3 森林碳储量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碳储量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含碳率的测定 | 第14-15页 |
| ·固碳量与碳储量的关系 | 第15页 |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5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 ·气候条件 | 第16页 |
|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 ·植被状况 | 第16-17页 |
| 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17-18页 |
| ·森林碳储量的估算 | 第18-19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 7 结果与分析 | 第20-45页 |
| ·大青山森林林分的生物量 | 第20-26页 |
| ·乔木层生物量的计算 | 第21-23页 |
| ·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的计算 | 第23页 |
| ·林分各器官的分配比例情况 | 第23-25页 |
| ·干、枝和叶生物量的比例与林龄的回归模型 | 第25-26页 |
| ·林分生物量与林龄、林分蓄积量的相关分析 | 第26-43页 |
| ·林分生物量与林龄、林分蓄积量转换模型 | 第29-33页 |
| ·林分生物量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的关系 | 第33-39页 |
| ·乔木层生物量与林分平均年龄和林分蓄积量二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3页 |
| ·林分生物量与蓄积量相容性线性估计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 8 森林碳储量的估算 | 第45-47页 |
| ·森林乔木层碳储量 | 第45页 |
| ·灌木层碳储量 | 第45-46页 |
| ·草本层碳储量 | 第46-47页 |
| 9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问题与讨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