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基于全基因表达谱的黄芪及其拆分组分健脾祛湿机制研究

提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部分 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第15-25页
    1 实验材料第15页
        1.1 动物第15页
        1.2 仪器第15页
        1.3 试剂第15页
    2 实验方法第15-18页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第15-16页
        2.2 一般状况第16页
        2.3 自主活动第16页
        2.4 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第16-17页
        2.5 胃泌素和尿D-木糖排泄率第17页
        2.6 血清蛋白和血脂第17页
        2.7 水负荷实验第17页
        2.8 统计学分析第17-18页
    3 实验结果第18-25页
        3.1 一般状况第18-19页
        3.2 胃肠功能第19-20页
        3.3 血清蛋白与血脂第20-21页
        3.4 水负荷实验第21-22页
        3.5 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的综合评价第22-25页
第二部分 黄芪及其拆分组分健脾祛湿的性味药理学研究第25-38页
    1 实验材料第25页
        1.1 动物第25页
        1.2 实验药品第25页
        1.3 仪器第25页
    2 实验方法第25-28页
        2.1 黄芪水煎液制备第25页
        2.2 黄芪各拆分组分制备第25-26页
        2.3 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分组给药第26-27页
        2.4 一般状况第27页
        2.5 血清蛋白第27页
        2.6 血脂第27页
        2.7 水负荷实验第27页
        2.8 肝脏病理学检测第27页
        2.9 肝功能检测第27-28页
        2.10 统计学分析第28页
    3 实验结果第28-38页
        3.1 一般状况第28-29页
        3.2 血清蛋白第29-30页
        3.3 血脂第30页
        3.4 水负荷实验第30-32页
        3.5 肝脏病理学变化第32-36页
        3.6 血清ALT、AST、CHE和ALP水平第36-38页
第三部分 黄芪及其拆分组分健脾祛湿的机制研究第38-81页
    1 实验材料第38页
        1.1 基因芯片第38页
        1.2 试剂和仪器第38页
    2 实验方法第38-42页
        2.1 动物分组和给药第38-39页
        2.2 肝组织总RNA提取第39页
        2.3 基因芯片检测第39-41页
        2.4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第41-42页
    3 实验结果第42-81页
        3.1 大鼠肝组织RNA提取质量检测第42页
        3.2 芯片杂交扫描图第42-44页
        3.3 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因芯片结果第44-48页
        3.4 黄芪水煎液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基因芯片结果第48-54页
        3.5 黄芪水提物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基因芯片结果第54-57页
        3.6 黄芪黄酮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基因芯片结果第57-60页
        3.7 黄芪皂苷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基因芯片结果第60-63页
        3.8 黄芪多糖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基因芯片结果第63-68页
        3.9 黄芪以及各拆分组分差异表达基因的综合分析第68-81页
第四部分 RT-PCR验证实验第81-87页
    1 实验材料第81页
        1.1 RNA第81页
        1.2 试剂和耗材第81页
        1.3 主要仪器第81页
    2 实验方法第81-83页
        2.1 基因引物序列的设计与合成第81-82页
        2.2 定量PCR检测第82-83页
        2.3 数据处理第83页
    3 实验结果第83-87页
        3.1 基因扩增曲线第83-84页
        3.2 基因溶解曲线第84页
        3.3 验证基因的结果第84-87页
讨论第87-123页
    1 脾虚水液代谢失调及机制研究第87-92页
        1.1 “脾主湿”第87-88页
        1.2 “脾主湿”的微观机制第88-92页
    2 肝脏与“脾主运化”相关第92-93页
        2.1 脾主运化第92页
        2.2 肝脏与“脾主运化”第92-93页
    3 黄芪健脾祛湿机制研究进展第93-97页
        3.1 调节胃肠功能第94-96页
        3.2 调节免疫系统第96页
        3.3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第96-97页
        3.4 调节基因与蛋白表达第97页
    4 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第97-100页
        4.1 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的建立第97-98页
        4.2 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的评价第98-100页
    5 黄芪及其拆分组分健脾祛湿的性味药理学研究第100-102页
    6 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肝脏全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第102-112页
        6.1 离子转运和水转运生物学过程第102-105页
        6.2 糖类代谢-糖酵解/糖异生通路第105-106页
        6.3 脂质代谢-PPAR信号通路第106-108页
        6.4 组氨酸代谢通路第108-109页
        6.5 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第109-112页
    7 黄芪水煎液健脾祛湿的分子机制第112-118页
        7.1 离子转运和水转运生物学过程第112-113页
        7.2 糖类代谢-糖酵解/糖异生通路第113页
        7.3 脂质代谢-PPAR信号通路第113-114页
        7.4 组氨酸代谢通路第114页
        7.5 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第114-115页
        7.6 其他途径第115-118页
    8 黄芪各拆分组分健脾祛湿的分子机制第118-123页
        8.1 黄芪水提物组分健脾祛湿的分子机制第118-119页
        8.2 黄芪黄酮组分健脾祛湿的分子机制第119页
        8.3 黄芪皂苷组分健脾祛湿的分子机制第119-120页
        8.4 黄芪多糖组分健脾祛湿的分子机制第120-121页
        8.5 黄芪各拆分组分健脾祛湿分子机制的综合分析第121-123页
结语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查新报告第138-152页
论文著作第152-163页
详细摘要第163-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半夏汤多靶点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太少阴阳与三阴三阳思维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