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预取的大规模矢量线并行可视化算法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工作 | 第14-25页 |
2.1 矢量线可视化基础知识 | 第14-17页 |
2.1.1 矢量场类型及数据对象 | 第14-15页 |
2.1.2 矢量线类型及计算方法 | 第15-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2.2.1 核外技术 | 第17-19页 |
2.2.2 并行可视化 | 第19-25页 |
第三章 基于粒子流向概率的数据预取方法 | 第25-37页 |
3.1 数据块间粒子流向概率图 | 第25-30页 |
3.1.1 粒子流向概率的定义 | 第25-26页 |
3.1.2 粒子流向概率图的构造过程 | 第26-29页 |
3.1.3 概率预取 | 第29-30页 |
3.2 数据块边界间粒子流向概率图 | 第30-32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3.4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大规模矢量场混合并行可视化方法 | 第37-48页 |
4.1 基于OpenMP的多核并行可视化方法 | 第37-39页 |
4.2 基于MPI的多节点并行可视化方法 | 第39-41页 |
4.3 节点间——节点内混合并行可视化算法 | 第41-47页 |
4.3.1 分布式K-V存储 | 第41-43页 |
4.3.2 混合并行算法设计 | 第43-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混合并行可视化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8-57页 |
5.1 软件设计方案 | 第48-50页 |
5.1.1 数据结构设计 | 第48-50页 |
5.2 模块实现方案 | 第50-53页 |
5.2.1 数据预处理模块 | 第50-51页 |
5.2.2 数据IO模块 | 第51页 |
5.2.3 矢量线生成模块 | 第51-52页 |
5.2.4 线程管理模块 | 第52页 |
5.2.5 图形绘制模块 | 第52-53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5.3.1 实验环境 | 第53页 |
5.3.2 实验数据 | 第53页 |
5.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5.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7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作者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