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关系的学说分析第11-13页
 (一) 程序工具主义第11页
 (二) 程序本位主义第11-13页
  1、程序本位主义的一种观点认为,程序与实体同等重要第12页
  2、程序主义的另一观点则更重视程序法的作用,认为程序重于实体,并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考虑第12-13页
二、民事诉讼程序中民事实体利益、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分析第13-19页
 (一) 民事诉讼程序中民事实体利益第13-14页
  1、诉讼前的事实利益第13页
  2、当事人争议的实体利益第13-14页
  3、人民法院裁判认定的实体利益第14页
 (二) 实体公正的不确定性第14-16页
  1、案件事实认定的不确定性第14-15页
  2、法律适用上的不确定性第15-16页
 (三) 程序公正的确定性第16-19页
  1、程序的自治性第17页
  2、程序的形式性第17-18页
  3、程序的刚性第18页
  4、程序的安定性第18-19页
三、民事程序本位主义的涵义界定及应然内容第19-25页
 (一) 民事程序本位主义的涵义界定第19-21页
  1、从自身规范性定位为出发点考察民事程序本位主义的涵义第19-20页
  2、从民事诉讼涉及私权角度,在法院与当事人三角结构中考察民事程序本位主义的涵义第20-21页
 (二) 程序本位主义的应然内容第21-25页
  1、程序正义第21-22页
  2、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第22-23页
  3、程序利益第23-24页
  4、程序保障第24-25页
四、程序利益与实体利益并重的实现思路第25-32页
 (一) 我国漠视民事诉讼程序的成因第25-26页
  1、中华法系不良传统法治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第25页
  2、大陆法系早期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对我国的影响第25-26页
  3、我国立法上的欠缺对"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放纵第26页
 (二) 程序利益与实体利益并重的实现思路第26-32页
  1、树立程序与实体并重的理念第26-28页
  2、在立法与司法解释中加大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内容的落实第28-29页
  3、在民事诉讼立法中对程序利益的内容明确予以规定第29-30页
  4、加强程序保障的具体措施第30-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致谢第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诉讼证人保护机制研究
下一篇:口供补强规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