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25页 |
1.1 矮槲寄生植物概述 | 第9-11页 |
1.1.1 寄生植物分类 | 第9页 |
1.1.2 矮槲寄生的主要种类 | 第9-10页 |
1.1.3 矮槲寄生的生物学特征 | 第10-11页 |
1.2 杉矮槲寄生的发生与危害 | 第11-13页 |
1.2.1 云杉矮槲寄生的发生规律 | 第11-12页 |
1.2.2 云杉矮槲寄生的危害 | 第12-13页 |
1.3 寄生植物防治方法的研究 | 第13-18页 |
1.3.1 列当、菟丝子等寄生植物防治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矮槲寄生的防控技术 | 第15-18页 |
1.4 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4.1 生防微生物的生防机制 | 第19页 |
1.4.2 生防因子 | 第19-21页 |
1.4.3 生防微生物的筛选技术 | 第21页 |
1.4.4 生物方法在矮槲寄生防治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5 生物农药未来的发展 | 第22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 材料 | 第25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25页 |
2.1.2 供试培养基 | 第25页 |
2.1.3 供试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2.1.4 引物 | 第25页 |
2.2 方法 | 第25-31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25-28页 |
2.2.2 云杉矮槲寄生病原物的分离纯化 | 第28页 |
2.2.3 室内离体接种方法 | 第28-29页 |
2.2.4 林间活体接种方法 | 第29页 |
2.2.5 菌种的鉴定 | 第29-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3.1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 第31-32页 |
3.2 室内离体接种 | 第32-37页 |
3.2.1 室内菌饼伤口接种 | 第32-35页 |
3.2.2 室内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 | 第35-37页 |
3.3 菌种的鉴定 | 第37-38页 |
3.3.1 形态鉴定结果 | 第37-38页 |
3.3.2 菌株rDNA-ITS序列测定结果 | 第38页 |
3.4 林间活体接种 | 第38-40页 |
3.5 孢子悬浮液喷雾离体接种青海云杉的安全性评价 | 第40-41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1-44页 |
4.1 结论 | 第41页 |
4.2 讨论 | 第41-44页 |
4.2.1 病原菌的分离方法有望进一步改进 | 第41页 |
4.2.2 接种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 第41-42页 |
4.2.3 菌株的培养条件 | 第42页 |
4.2.4 室内与林间试验效果不同 | 第42-43页 |
4.2.5 筛选的菌株对云杉矮槲寄生内寄生系统的影响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个人简介 | 第49-50页 |
校内导师简介 | 第50-51页 |
校外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