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卡多佐司法哲学理论来源、基本观点及目标 | 第17-33页 |
第一节 卡多佐司法哲学理论的来源 | 第17-23页 |
一、卡多佐提出司法哲学理论的背景 | 第17-18页 |
二、卡多佐人生经历对其司法哲学理论的影响 | 第18-21页 |
三、卡多佐司法哲学理念的影响人物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卡多佐司法哲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3-28页 |
一、卡多佐的实用主义哲学理论 | 第23-25页 |
二、卡多佐的正义观 | 第25-26页 |
三、法律的稳定、变动与成长 | 第26-27页 |
四、法律的功能和目的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卡多佐司法哲学理论的目标 | 第28-33页 |
一、遵循先例是原则不是例外 | 第30页 |
二、法官“造法”是司法过程的最高境界 | 第30-31页 |
三、法官“造法”的限制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卡多佐司法哲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 第33-43页 |
第一节 卡多佐司法哲学方法论 | 第33-37页 |
一、关于逻辑(哲学)的方法 | 第33-34页 |
二、关于历史(进化)的方法 | 第34-35页 |
三、关于习惯(传统)的方法 | 第35-36页 |
四、关于社会学方法论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卡多佐的司法观在审判实践中的体现 | 第37-43页 |
一、马夫之死侵权案(1920年) | 第38-39页 |
二、霍华德诉布法罗市案(1914年) | 第39-40页 |
三、南安普顿土地归属案(1917年) | 第40页 |
四、公共工程拒绝外国劳工案(1915年)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卡多佐司法哲学理论对我国司法建设的启示 | 第43-59页 |
第一节 卡多佐司法哲学理论在我国适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43-53页 |
一、时代背景具有相似 | 第43-44页 |
二、法律体系的局限性 | 第44-47页 |
三、法律推理的缺陷 | 第47-48页 |
四、案例指导制度的缺陷 | 第48-49页 |
五、我国基层法院法官的素质状况 | 第49-51页 |
六、司法改革的导向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卡多佐司法哲学理论对完善我国司法建设的建议 | 第53-59页 |
一、完善我国司法裁判理论体系 | 第54-56页 |
二、注重法官职业道德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 第56-57页 |
三、重视法律稳定性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