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熔覆的汽轮机叶片热障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热障涂层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 热障涂层隔热材料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热障涂层的结构体系 | 第14-15页 |
1.5 热障涂层的制备工艺 | 第15-19页 |
1.5.1 等离子喷涂(PS) | 第15-16页 |
1.5.2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 | 第16-17页 |
1.5.3 激光熔覆 | 第17-19页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20-3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24页 |
2.1.1 基体材料 | 第20-21页 |
2.1.2 热障涂层陶瓷表层材料 | 第21-23页 |
2.1.3 热障涂层粘结层材料 | 第23-24页 |
2.2 试验设备与方法 | 第24-28页 |
2.2.1 激光熔覆系统设备 | 第24-26页 |
2.2.2 样品的制备和观察 | 第26-28页 |
2.2.2.1 样品的制备 | 第26页 |
2.2.2.2 样品的观察 | 第26-27页 |
2.2.2.3 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热障涂层粘结层制备工艺与组织结构性能 | 第30-52页 |
3.1 单道激光熔覆试验 | 第30-38页 |
3.1.1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3.1.1.1 熔覆层宏观形貌分析 | 第31-32页 |
3.1.1.2 熔覆层显微组织形貌分析 | 第32-37页 |
3.1.1.3 熔覆层显微硬度 | 第37-38页 |
3.2 激光熔覆多道搭接试验 | 第38-45页 |
3.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3.2.2.1 多道搭接熔覆层宏观形貌分析 | 第39-41页 |
3.2.2.2 多道搭接熔覆层微观组织分析 | 第41-42页 |
3.2.2.3 搭接区显微硬度分析 | 第42-45页 |
3.3 激光多层搭接熔覆试验 | 第45-50页 |
3.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3.3.2.1 激光多层熔覆层表面宏观形貌 | 第46-47页 |
3.3.2.2 激光多层熔覆层截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47-49页 |
3.3.2.3 激光多层熔覆层显微硬度分析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汽轮机叶片材料表面热障涂层组织结构与性能 | 第52-64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52-53页 |
4.2 YSZ激光熔覆试验 | 第53-54页 |
4.2.1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4.3 等离子喷涂YSZ试验 | 第54-61页 |
4.3.1 YSZ等离子喷涂涂层组织分析 | 第54-58页 |
4.3.1.1 YSZ等离子喷涂涂层表面宏观形貌 | 第54-55页 |
4.3.1.2 YSZ等离子喷涂涂层截面微观形貌 | 第55-56页 |
4.3.1.3 YSZ等离子喷涂涂层相结构 | 第56-57页 |
4.3.1.4 YSZ等离子喷涂涂层显微硬度 | 第57-58页 |
4.3.2 YSZ等离子喷涂涂层的性能 | 第58-61页 |
4.3.2.1 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 第58-59页 |
4.3.2.2 涂层的抗热震性能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五章 汽轮机叶片材料表面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分析 | 第64-72页 |
5.1 长方体模型热障涂层结构残余应力表达式 | 第64-66页 |
5.2 汽轮机叶片热障涂层残余应力计算 | 第66-67页 |
5.3 材料参数的改变对其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 拉曼光谱测量热障涂层陶瓷层表面残余应力 | 第68-70页 |
5.4.1 测量原理 | 第68-69页 |
5.4.2 测量结果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