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藤素口服液的研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 黄藤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1页 |
2 黄藤中有效成分黄藤素的提取研究 | 第11-12页 |
3 黄藤素制剂中有效成含量的检测研究 | 第12-13页 |
4 黄藤素制剂的研究 | 第13-14页 |
5 黄藤素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14-15页 |
6 黄藤素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15-16页 |
7 黄藤素口服液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黄藤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17-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1.1 材料 | 第17-18页 |
1.2 方法 | 第18-20页 |
2 结果 | 第20-27页 |
2.1 提取方法筛选结果 | 第20-21页 |
2.2 溶媒浓度筛选结果 | 第21页 |
2.3 超声作用时间研究结果 | 第21-22页 |
2.4 提取次数考察结果 | 第22页 |
2.5 黄藤素含量检测结果 | 第22页 |
2.6 Nacl对黄藤素提取影响研究结果 | 第22-23页 |
2.7 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23-24页 |
2.8 乙醇浓度对粗碱提纯的影响结果 | 第24页 |
2.9 乙醇与粗碱剂量比对提纯的影响结果 | 第24页 |
2.10 黄藤素粗品提取工艺研究结果 | 第24-25页 |
2.11 黄藤素提纯结果 | 第25页 |
2.12 按上述方法测定盐酸巴马汀含量 | 第25-27页 |
3 讨论 | 第27-28页 |
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黄藤素口服液制备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 第29-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1.1 材料 | 第29页 |
1.2 方法 | 第29-31页 |
2 结果 | 第31-36页 |
2.1 经黄藤素口服液促溶剂初步试验筛选结果 | 第31-32页 |
2.2 通过上述抗氧化剂筛选试验结果 | 第32页 |
2.3 PH值筛选结果 | 第32页 |
2.4 高温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2.5 低温放置试验结果 | 第33页 |
2.6 光照试验检测结果 | 第33页 |
2.7 长期放置试验结果 | 第33-34页 |
2.8 高效液相法测检测黄藤素含量结果 | 第34页 |
2.9 黄藤素口服液制作工艺流程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页 |
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黄藤素口服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 第37-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7-40页 |
1.1 材料 | 第37-38页 |
1.2 方法 | 第38-40页 |
2 结果 | 第40-42页 |
3 讨论 | 第42页 |
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黄藤素口服液对小鼠的安全性试验 | 第43-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1.1 材料 | 第43页 |
1.2 方法 | 第43-44页 |
2 结果 | 第44-45页 |
2.1 安全性试验 | 第44-45页 |
2.2 MTD试验结果 | 第45页 |
3 讨论 | 第45页 |
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黄藤素口服液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46-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1.1 材料 | 第46-47页 |
1.2 方法 | 第47页 |
2 结果 | 第47页 |
3 讨论与分析 | 第47-48页 |
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创新点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