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1.2.1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 第12-13页 |
1.2.2 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存在性研究 | 第13-15页 |
1.3.2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16页 |
1.3.3 逆向技术溢出研究的技术手段研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9-21页 |
第2章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机理 | 第21-32页 |
2.1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21-22页 |
2.2 国际技术溢出理论 | 第22-23页 |
2.3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实现机制 | 第23-28页 |
2.3.1 海外研发溢出机制 | 第24-26页 |
2.3.2 资源优化机制 | 第26-28页 |
2.4 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2.4.1 技术溢出环境 | 第29页 |
2.4.2 技术溢出获取水平 | 第29-30页 |
2.4.3 内部技术传导能力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发展中国家通过直接投资获取技术溢出的计量模型 | 第32-41页 |
3.1 模型定义 | 第32-33页 |
3.2 模型设定 | 第33-34页 |
3.3 纳什均衡分析 | 第34-37页 |
3.4 子博弈纳什均衡分析 | 第37-40页 |
3.4.1 技术差距 | 第37-39页 |
3.4.2 企业内部的技术传导能力 | 第39页 |
3.4.3 市场规模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技术溢出实证检验 | 第41-52页 |
4.1 模型建立与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4.1.1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 | 第41页 |
4.1.2 回归模型 | 第41-42页 |
4.1.3 门槛模型 | 第42页 |
4.2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2-46页 |
4.2.1 全要素生产率TFP | 第42-44页 |
4.2.2 国内研发存量SD | 第44页 |
4.2.3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水平SF | 第44页 |
4.2.4 劳动力生产力水平RLP | 第44页 |
4.2.5 技术差距GAP | 第44-46页 |
4.3 实证结果和分析 | 第46-51页 |
4.3.1 时间序列数据协整检验 | 第46-47页 |
4.3.2 线性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4.3.3 技术溢出水平门槛回归检验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5.1 加强对直接投资国的标的调研 | 第52-53页 |
5.2 努力提升技术溢出水平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