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Ag纳米球的刻蚀 | 第11-17页 |
1.1.1 高温回流法 | 第11-12页 |
1.1.2 油相中的刻蚀反应 | 第12-13页 |
1.1.3 室温下模板辅助法 | 第13-14页 |
1.1.4 室温添加保护剂法 | 第14-15页 |
1.1.5 AuBr_2~-对Ag纳米球的刻蚀 | 第15-16页 |
1.1.6 不同晶面的选择性刻蚀 | 第16-17页 |
1.2 Ag纳米立方体的刻蚀 | 第17-24页 |
1.2.1 Fe~(3+)刻蚀Ag纳米立方体 | 第17-18页 |
1.2.2 AgAu双金属中空纳米结构 | 第18-21页 |
1.2.3 AgPt及AgPd双金属中空纳米结构 | 第21-24页 |
1.3 Ag纳米线的刻蚀 | 第24-29页 |
1.3.1 NH_4OH/H_2O_2刻蚀Ag纳米线 | 第24-25页 |
1.3.2 Au~(3+)刻蚀Ag纳米线 | 第25-27页 |
1.3.3 Pd~(2+)刻蚀Ag纳米线 | 第27-28页 |
1.3.4 S~(2-)刻蚀Ag纳米线 | 第28-29页 |
1.4 本研究论文的工作内容和创新 | 第29-30页 |
第2章 银纳米球的界面定向刻蚀 | 第30-38页 |
2.1 前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3 Ag纳米球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4 界面组装Ag纳米球薄膜 | 第32页 |
2.2.5 AgAu纳米粒子中空结构薄膜的制备 | 第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3.1 Ag纳米颗粒薄膜的微观形貌表征 | 第32-36页 |
2.3.2 AgAu纳米颗粒中空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36-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银纳米立方体的界面定向刻蚀 | 第38-55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3.2.3 玻璃仪器处理 | 第40页 |
3.2.4 Ag纳米立方体的制备 | 第40页 |
3.2.5 界面组装Ag纳米立方体薄膜 | 第40页 |
3.2.6 AgAu纳米杯结构薄膜的制备 | 第40页 |
3.2.7 AgPt纳米杯结构薄膜的制备 | 第40-41页 |
3.2.8 AgPd纳米杯结构薄膜的制备 | 第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3页 |
3.3.1 Ag纳米立方体自组装数码照片 | 第41-42页 |
3.3.2 Ag纳米立方体刻蚀过程数码照片 | 第42页 |
3.3.3 Ag纳米立方体薄膜的微观形貌表征 | 第42-47页 |
3.3.4 AgAu纳米中空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47-49页 |
3.3.5 AgAu纳米中空结构对对硝基苯酚的催化 | 第49-51页 |
3.3.6 金属元素拓展实验:制备AgPt、AgPd纳米中空结构薄膜 | 第51-53页 |
3.3.7 制备纯Ag纳米中空结构薄膜 | 第53页 |
3.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银纳米线的界面定向刻蚀 | 第55-64页 |
4.1 前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4.2.3 Ag纳米线的制备 | 第56-57页 |
4.2.4 界面组装Ag纳米线薄膜 | 第57页 |
4.2.5 AgAu纳米槽的制备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4.3.1 Ag纳米线薄膜的微观形貌表征 | 第57-62页 |
4.3.2 AgAu纳米线中空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62-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