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0页 |
1.1 超衍射极限现象及相关技术 | 第15-16页 |
1.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局域特性 | 第16-18页 |
1.3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结构的超衍射极限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4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结构超衍射极限现象的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5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内容 | 第26-30页 |
第2章 超透镜成像理论 | 第30-41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超透镜的光学传递函数和金属波导理论 | 第31-35页 |
2.2.1 光学传递函数 | 第31-32页 |
2.2.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金属波导理论 | 第32-33页 |
2.2.3 光学传递函数与金属波导理论的等价性 | 第33-35页 |
2.3 超透镜的超衍射极限成像 | 第35-37页 |
2.3.1 超透镜成像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理论 | 第35-36页 |
2.3.2 超透镜的超衍射极限成像 | 第36-37页 |
2.4 超透镜结构周围介质对成像的影响 | 第37-40页 |
2.4.1 透镜周围介质折射率与分辨率的关系 | 第37-39页 |
2.4.2 折射率匹配条件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宇称-时间对称的超透镜 | 第41-53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光学中的宇称-时间对称性 | 第41-43页 |
3.3 宇称-时间对称的多层金属-电介质结构中的折射现象 | 第43-46页 |
3.4 宇称-时间对称的超透镜 | 第46-52页 |
3.4.1 具有宇称-时间对称势的超透镜 | 第46-48页 |
3.4.2 宇称-时间对称势对超透镜结构本征谱的作用 | 第48-50页 |
3.4.3 宇称-时间对称势对超衍射极限成像的影响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多层金属-电介质结构中超衍射极限聚焦的色差现象 | 第53-67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等效介质理论和超衍射极限 | 第54-58页 |
4.2.1 多层结构的均匀化 | 第54-55页 |
4.2.2 多层结构超衍射极限的物理基础 | 第55-56页 |
4.2.3 多层结构的超衍射极限成像 | 第56-58页 |
4.3 多层金属波导中的超衍射极限聚焦 | 第58-65页 |
4.3.1 超衍射极限聚焦现象 | 第58-59页 |
4.3.2 多层金属波导结构的色散特性 | 第59-61页 |
4.3.3 多层金属波导结构中超衍射极限聚焦色差现象 | 第61-64页 |
4.3.4 多层金属波导结构的双波长聚焦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金属波导阵列中超衍射极限聚焦的反常色差现象 | 第67-80页 |
5.1 引言 | 第67-68页 |
5.2 周期金属纳米波导阵列 | 第68-71页 |
5.2.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发 | 第68-69页 |
5.2.2 波导耦合 | 第69-71页 |
5.3 光在金属纳米波导阵列中超衍射极限聚焦现象 | 第71-79页 |
5.3.1 金属纳米波导阵列结构的色散特性 | 第71-73页 |
5.3.2 光在金属纳米波导阵列中的传播 | 第73-76页 |
5.3.3 金属纳米波导阵列中的超衍射极限聚焦 | 第76-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金属光栅衍射在金属波导结构中产生超衍射极限干涉 | 第80-93页 |
6.1 引言 | 第80-81页 |
6.2 金属光栅衍射与超衍射极限 | 第81-86页 |
6.2.1 金属光栅表面的超衍射极限干涉 | 第82-83页 |
6.2.2 金属-介质-金属波导结构中的超衍射极限干涉 | 第83-85页 |
6.2.3 金属波导阵列结构中的超衍射极限干涉 | 第85-86页 |
6.3 光栅狭缝腔共振提高金属波导中超衍射极限干涉条纹质量 | 第86-9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06-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个人简历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