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引言 | 第10-20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 1.2.1 植物叶大小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1.2.2 叶脉网络功能性状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1.2.3 叶内生物量分配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 1.4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1.5 创新性分析 | 第19-20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页 |
| 2.2 实验设置和取样方法 | 第20-21页 |
| 2.2.1 取样方法 | 第20-21页 |
| 2.2.2 测量指标 | 第21页 |
| 2.3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 3 刺槐和新疆杨叶片生物学特征 | 第22-24页 |
| 3.1 刺槐叶片和叶脉生物学特征 | 第22-23页 |
| 3.2 新疆杨叶片和叶脉生物学特征 | 第23-24页 |
| 4 刺槐和新疆杨叶内生物量分配和叶面积支持效率 | 第24-30页 |
| 4.1 刺槐和新疆杨叶柄、中脉和叶片的生物量分配 | 第25页 |
| 4.2 刺槐和新疆杨叶柄干重和中脉干重与叶干重的关系 | 第25-26页 |
| 4.3 刺槐和新疆杨叶柄干重和中脉干重与叶面积的关系 | 第26-27页 |
| 4.4 讨论 | 第27-30页 |
| 5 刺槐和新疆杨叶脉密度与中脉生物量分配的权衡 | 第30-34页 |
| 5.1 刺槐和新疆杨中脉生物量分配与叶脉密度的关系 | 第31页 |
| 5.2 讨论 | 第31-34页 |
| 6 刺槐和新疆杨叶脉密度与叶大小的关系 | 第34-39页 |
| 6.1 刺槐叶脉密度与叶大小的关系 | 第34-35页 |
| 6.2 新疆杨叶脉密度与叶大小的关系 | 第35-36页 |
| 6.3 讨论 | 第36-39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39-40页 |
| 7.2 展望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51页 |
| 附录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