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载频率下植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植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植筋混凝土梁验概况和结果分析 | 第20-40页 |
2.1 试验构件的设计和制作 | 第20-22页 |
2.1.1 试验构件的设计 | 第20-21页 |
2.1.2 试验构件的制作 | 第21-22页 |
2.2 静载试验方案设计 | 第22-24页 |
2.2.1 加载方案和制度 | 第22页 |
2.2.2 观测方案 | 第22-23页 |
2.2.3 量测方案 | 第23页 |
2.2.4 破坏标志 | 第23-24页 |
2.2.5 静载试验构件安装 | 第24页 |
2.2.6 静载试验内容与目的 | 第24页 |
2.3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2.3.1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24-25页 |
2.3.2 梁底混凝土受拉—荷载应变分析 | 第25页 |
2.3.3 钢筋应变分析 | 第25-26页 |
2.3.4 挠度分析 | 第26-27页 |
2.3.5 裂缝发展分析 | 第27-28页 |
2.4 疲劳试验方案设计 | 第28-32页 |
2.4.1 疲劳荷载大小的确定 | 第28-29页 |
2.4.2 疲劳加载频率的确定 | 第29页 |
2.4.3 疲劳的加载基数 | 第29页 |
2.4.4 疲劳的加载制度 | 第29-31页 |
2.4.5 疲劳破坏的标志 | 第31页 |
2.4.6 观测方案 | 第31页 |
2.4.7 量测方案 | 第31-32页 |
2.4.8 疲劳构件的安装 | 第32页 |
2.4.9 疲劳试验内容与目的 | 第32页 |
2.5 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2.5.1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32-33页 |
2.5.2 跨中混凝土正应变分析 | 第33页 |
2.5.3 钢筋应变分析 | 第33-34页 |
2.5.4 疲劳挠度分析 | 第34-36页 |
2.5.5 疲劳刚度分析 | 第36页 |
2.5.6 裂缝发展分析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三章 植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40-70页 |
3.1 材料模型 | 第40-46页 |
3.1.1 混凝土材料模型 | 第40-42页 |
3.1.2 钢筋材料模型 | 第42-43页 |
3.1.3 粘结剂材料性质 | 第43-46页 |
3.2 单元类型 | 第46-48页 |
3.2.1 混凝土单元 | 第46页 |
3.2.2 钢筋单元 | 第46页 |
3.2.3 粘结滑移单元 | 第46-48页 |
3.2.4 刚性垫块单元 | 第48页 |
3.3 求解设置和收敛条件 | 第48-50页 |
3.3.1 网格密度 | 第48-49页 |
3.3.2 单元形状 | 第49页 |
3.3.3 收敛准则 | 第49页 |
3.3.4 荷载步和子步 | 第49页 |
3.3.5 在支座和集中力处设置刚性垫块 | 第49-50页 |
3.3.6 混凝土压碎设置 | 第50页 |
3.3.7 其它选项 | 第50页 |
3.4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荷载施加 | 第50-52页 |
3.5 静载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52-58页 |
3.5.1 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52页 |
3.5.2 跨中梁底混凝土受拉荷载—应变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3.5.3 跨中混凝土正截面应变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3.5.4 钢筋应变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3.5.5 荷载—挠度曲线对比分析 | 第56-58页 |
3.6 疲劳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分析 | 第58-69页 |
3.6.1 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58页 |
3.6.2 混凝土应变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3.6.3 钢筋应变对比分析 | 第59-63页 |
3.6.4 疲劳挠度对比分析 | 第63-67页 |
3.6.5 疲劳刚度对比分析 | 第67-6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不同频率下植筋梁疲劳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70-88页 |
4.1 材料疲劳本构关系 | 第70-73页 |
4.1.1 混凝土疲劳本构关系 | 第70-73页 |
4.1.2 钢筋疲劳本构关系 | 第73页 |
4.2 材料疲劳破坏准则 | 第73-74页 |
4.2.1 混凝土的疲劳破坏准则 | 第73-74页 |
4.2.2 钢筋的疲劳破坏准则 | 第74页 |
4.3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74-75页 |
4.4 钢筋应变分析 | 第75-78页 |
4.5 疲劳挠度分析 | 第78-81页 |
4.6 疲劳刚度分析 | 第81-85页 |
4.7 疲劳刚度降低机理分析 | 第85-8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8-92页 |
5.1 结论 | 第88-89页 |
5.2 展望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