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7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文献回顾 | 第20-33页 |
1 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20-23页 |
2 人体呼吸运动及体表微动的数学模型研究 | 第23-26页 |
3 人体呼吸运动及体表微动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26-31页 |
4 文献总结 | 第31-33页 |
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 | 第33-54页 |
1 太赫兹波的主要特性 | 第33-34页 |
2 太赫兹波的相关理论 | 第34-38页 |
2.1 太赫兹波在物质中的传播 | 第34-35页 |
2.2 太赫兹波的反射和透射 | 第35-37页 |
2.3 太赫兹波在自由空间中的准光传播 | 第37-38页 |
3 太赫兹系统的主要装置 | 第38-43页 |
3.1 太赫兹波源 | 第38-39页 |
3.2 太赫兹波探测器 | 第39-41页 |
3.3 光学斩波器 | 第41页 |
3.4 锁相放大器 | 第41页 |
3.5 聚乙烯透镜 | 第41-42页 |
3.6 线栅偏振器 | 第42-43页 |
4 太赫兹波检测人体体表微动的基本原理 | 第43-45页 |
5 远场太赫兹波束在横向范围的强度分布研究 | 第45-49页 |
5.1 远场太赫兹波束在横向范围强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 第46-47页 |
5.2 远场太赫兹波束在横向范围强度分布的理论研究 | 第47-49页 |
6 太赫兹波检测人体呼吸运动及体表微动位移的数学模型研究 | 第49-51页 |
7 数学模型分析 | 第51-53页 |
8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二部分:太赫兹检测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 第54-68页 |
1 太赫兹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54-57页 |
1.1 双侧部署的设计方案 | 第54-55页 |
1.2 单侧部署的设计方案 | 第55-57页 |
2 系统关键参数的控制 | 第57-59页 |
2.1 参考功率P_(ref)的控制 | 第57-58页 |
2.2 波束横截面半径r的控制 | 第58-59页 |
3 基于Lab VIEW的实时数据采集软件开发 | 第59-60页 |
4 太赫兹检测系统的搭建与调校 | 第60-64页 |
4.1 系统搭建与调校的基本思路 | 第60-61页 |
4.2 系统搭建与调校的具体步骤 | 第61-64页 |
5 远场太赫兹波束的校准研究 | 第64-66页 |
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三部分:太赫兹波检测系统的仿真实验研究 | 第68-81页 |
1 人体体表微动仿真模型的设计 | 第68-70页 |
1.1 水模设计与制作 | 第68-69页 |
1.2 线性导轨 | 第69-70页 |
2 系统准确性评估实验 | 第70-76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70-73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73-74页 |
2.3 讨论 | 第74-76页 |
3 系统频率响应评估实验 | 第76-79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76-77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77-79页 |
3.3 讨论 | 第7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四部分:太赫兹检测系统的人体目标实验研究 | 第81-95页 |
1 太赫兹波检测人体目标呼吸运动的同步对比实验 | 第81-87页 |
1.1 实验设计 | 第81-84页 |
1.2 实验结果 | 第84-85页 |
1.3 讨论 | 第85-87页 |
2 不同测试体位下的人体目标检测实验 | 第87-91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87-89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89-90页 |
2.3 讨论 | 第90-91页 |
3 不同呼吸状态下的人体目标检测实验 | 第91-94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91-92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92-93页 |
3.3 讨论 | 第93-9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小结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6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