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负载型金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创新点摘要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2页
    1.1 引言第13-18页
    1.2 反应机理及活性组分第18-20页
        1.2.1 加氢反应机理第18页
        1.2.2 金属活性组分第18-20页
    1.3 加氢活性位第20-35页
        1.3.1 量子限制效应第20-23页
        1.3.2 纳米晶边角缺陷位第23-29页
        1.3.3 Au与载体间相互作用第29-35页
    1.4 金属与非金属助剂第35-39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第39-42页
第二章 载体对纳米Au催化活性位的调变作用第42-67页
    2.1 前言第42页
    2.2 实验部分第42-46页
        2.2.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42-43页
        2.2.2 不同载体的制备第43页
        2.2.3 Au催化剂的制备第43-44页
        2.2.4 Au催化剂的表征第44-45页
        2.2.5 Au催化剂加氢评价第45-46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6-66页
        2.3.1 载体对Au还原性能的影响第46-48页
        2.3.2 载体晶体结构对Au分散的影响第48-51页
        2.3.3 载体对Au颗粒分布的影响第51-55页
        2.3.4 载体对Au电荷分布的影响第55-60页
        2.3.5 活性位类型与异戊二烯加氢活性的关系第60-64页
        2.3.6 活性位类型与异戊二烯加氢选择性的关系第64-66页
    2.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三章 纳米Au催化剂上 1, 3-丁二烯低温加氢研究第67-87页
    3.1 前言第67-68页
    3.2 实验部分第68-70页
        3.2.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68页
        3.2.2 纳米Au溶液及催化剂制备第68-69页
        3.2.3 纳米Au催化剂表征第69页
        3.2.4 纳米Au催化剂加氢活性评价第69-70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0-86页
        3.3.1 纳米Au颗粒大小与形貌第70-73页
        3.3.2 纳米Au颗粒的大小与加氢活性的关系第73-78页
        3.3.3 丁二烯的红外吸收谱图第78-79页
        3.3.4 纳米Au上丁二烯低温吸附的原位红外研究第79-82页
        3.3.5 纳米Au上丁二烯加氢的原位红外研究第82-84页
        3.3.6 高活性纳米Au与强吸附质间的关系第84-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OTPPBr离子液体调变纳米Au加氢活性的研究第87-105页
    4.1 前言第87-88页
    4.2 实验部分第88-90页
        4.2.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88页
        4.2.2 OTPPBr的制备第88页
        4.2.3 OTPPBr@Au催化剂的制备第88-89页
        4.2.4 ILs改性Au催化剂表征第89-90页
        4.2.5 ILs改性Au催化剂活性评价第90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0-104页
        4.3.1 OTPPBr对催化剂拓扑结构的影响第90-91页
        4.3.2 OTPPBr@Au/ZrO2催化剂的热稳定性第91-93页
        4.3.3 OTPPBr对Au电荷的影响第93-94页
        4.3.4 OTPPBr对Au还原性能的影响第94-97页
        4.3.5 OTPPBr对Au/Al2O3价态的影响第97-98页
        4.3.6 OTPPBr对改性后Au颗粒大小的影响第98-101页
        4.3.7 OTPPBr改性前后对Au加氢活性的影响第101-104页
    4.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作者简介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层石墨烯的层空间调控及气体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下一篇:液态金属中气泡CVD法生长石墨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