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印象管理视角下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3.1 印象管理理论回顾第12-14页
        1.3.2 网络印象管理相关研究第14-18页
第2章 研究设计第18-26页
    2.1 研究思路第18页
    2.2 研究对象第18-20页
    2.3 研究内容第20页
    2.4 研究方法第20-26页
        2.4.1 文献研究法第20-21页
        2.4.2 个案访谈法第21页
        2.4.3 参与观察法第21页
        2.4.4 问卷调查法第21-26页
第3章 定量研究分析与结果第26-40页
    3.1 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特点第26-29页
        3.1.1 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内容和使用程度第26-27页
        3.1.2 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意识性水平和动机第27-29页
    3.2 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策略第29-31页
        3.2.1 自我呈现策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29-30页
        3.2.2 自我呈现策略在自我呈现特点上的差异第30-31页
    3.3 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因素第31-40页
        3.3.1 微信朋友圈自我监控情况第31-34页
        3.3.2 印象管理策略与自我监控的相关关系第34页
        3.3.3 影响自我呈现策略的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34-40页
第4章 定性研究分析与结果第40-58页
    4.1 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的特点第40-44页
        4.1.1 以生活日志为主但分享内容冗杂第40-42页
        4.1.2 学生干部是微信朋友圈的意见领袖第42-43页
        4.1.3 城市学生信息的使用的意识更强第43-44页
    4.2 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的功能第44-48页
        4.2.1 情绪表达——有利于在校学生心理冲突的化解第44页
        4.2.2 身份建构——有利于在校学生自我认同的形成第44-45页
        4.2.3 关系维持——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积累个人社会资本第45-48页
    4.3 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策略的特点第48-52页
        4.3.1 积极主动策略为主,被动防御策略为辅第48-50页
        4.3.2 有选择性地将“后台”行为“前台”化第50-52页
    4.4 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策略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第52-58页
        4.4.1 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的基本原则第52-55页
        4.4.2 自我监控倾向对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第55-58页
第5章 结论与反思第58-62页
    5.1 研究结论第58页
    5.2 研究启示第58-59页
        5.2.1 加强对高校中等年级学生干部微信朋友圈信息使用的引导第58-59页
        5.2.2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印象管理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管理策略第59页
    5.3 研究反思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共享机制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媒体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