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香豆素的全合成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9页 |
1.1 香豆素简述 | 第7页 |
1.2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 第7页 |
1.3 香豆素的分类 | 第7-8页 |
1.4 香豆素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 | 第8-10页 |
1.4.1 香豆素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8-9页 |
1.4.2 香豆素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9-10页 |
1.5 酚羟基保护基的选择 | 第10页 |
1.6 苯环碘代 | 第10-11页 |
1.7 卤代芳烃的水解 | 第11页 |
1.8 香豆素的合成方法 | 第11-17页 |
1.8.1 珀金反应 | 第11-12页 |
1.8.2 Pechmann缩合 | 第12-13页 |
1.8.3 克脑文盖尔缩合 | 第13-14页 |
1.8.4 迈克尔加成 | 第14页 |
1.8.5 钯催化加成 | 第14-15页 |
1.8.6 克莱森重排 | 第15页 |
1.8.7 闭环复分解反应 | 第15-16页 |
1.8.8 贝里斯—希尔曼反应 | 第16页 |
1.8.9 维蒂希反应 | 第16-17页 |
1.9 立题依据 | 第17-19页 |
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19-34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8页 |
2.2.1 酚羟基保护基的选择 | 第19页 |
2.2.2 苯环碘代条件的优化 | 第19-20页 |
2.2.3 卤代芳烃水解条件的优化 | 第20页 |
2.2.4 合成路线A | 第20-22页 |
2.2.5 合成路线B | 第22-23页 |
2.2.6 合成路线C | 第23-24页 |
2.2.7 实验步骤 | 第24-28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香豆素类化合物抗氧化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34-38页 |
3.1 香豆素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4-35页 |
3.1.1 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3.1.2 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方法 | 第34页 |
3.1.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5页 |
3.2 香豆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35-37页 |
3.2.1 实验细胞株 | 第35页 |
3.2.2 试剂与仪器 | 第35页 |
3.2.3 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方法 | 第35页 |
3.2.4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附录 | 第46-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