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素蛋白的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蚕丝素蛋白的结构特征 | 第13-14页 |
1.3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烷基化反应 | 第15-16页 |
1.3.2 酰化反应 | 第16页 |
1.3.3 芳香环取代反应 | 第16-17页 |
1.3.4 Mannich反应 | 第17-18页 |
1.4 蛋白质中特征氨基酸的反应性 | 第18-21页 |
1.4.1 精氨酸残基的化学修饰反应 | 第18页 |
1.4.2 酪氨酸残基的化学修饰反应 | 第18-20页 |
1.4.3 色氨酸残基的化学修饰反应 | 第20-21页 |
1.5 电荷效应研究 | 第21页 |
1.6 本论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芳伯胺化合物对蚕丝的修饰作用研究 | 第23-33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3-24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2.3.1 修饰蚕丝的工艺实验 | 第24页 |
2.3.2 修饰牢度实验 | 第24页 |
2.3.3 蚕丝修饰前后的质量测试 | 第24页 |
2.3.4 蚕丝的水解透析实验 | 第24-25页 |
2.3.5 元素分析测试 | 第25页 |
2.3.6 织物表观色深测试 | 第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2.4.1 温度对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2 pH值对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3 时间对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的影响 | 第27页 |
2.4.4 甲醛用量对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5 浴比对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6 最佳条件下实验的重现性 | 第29-30页 |
2.4.7 固着率分析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素蛋白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33-57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3-34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3-3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3.1 氨基酸模拟蚕丝素蛋白的化学修饰实验 | 第34-35页 |
3.3.2 多肽模拟蚕丝素蛋白的化学修饰实验 | 第35页 |
3.3.3 薄层色谱(TLC)表征 | 第35页 |
3.3.4 质谱表征 | 第35页 |
3.3.5 HPLC表征 | 第35-3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6-55页 |
3.4.1 芳伯胺化合物修饰氨基酸的薄层色谱分析 | 第36-37页 |
3.4.2 芳伯胺化合物修饰酪氨酸的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3.4.3 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色氨酸的结果分析 | 第41-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的电荷效应研究 | 第57-66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4.2.1 实验材料、药品 | 第5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4.2.3 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实验 | 第58页 |
4.2.4 蚕丝的电荷特性测试 | 第58页 |
4.2.5 芳伯胺化合物的电荷特性测试 | 第58-59页 |
4.2.6 织物表观色深测试 | 第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4.3.1 蚕丝的电荷特性分析 | 第59-60页 |
4.3.2 芳伯胺化合物的电荷特性分析 | 第60-62页 |
4.3.3 醛组分对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的作用 | 第62-64页 |
4.3.4 元明粉对芳伯胺化合物修饰蚕丝的影响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附图 | 第76-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