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耕层结构的物理特征研究 | 第15页 |
1.2.2 耕层结构的化学性质特征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土壤耕层理化指标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16页 |
1.2.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6-18页 |
1.2.5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根系的影响 | 第18-19页 |
1.2.6 不同有机培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9-22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辽西褐土区耕层构造特征研究 | 第23-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2 数据与分析 | 第25-36页 |
2.2.1 褐土地区不同产量玉米田耕层、犁底层厚度特征 | 第25-26页 |
2.2.2 褐土地区不同产量玉米田土壤紧实度特征 | 第26-27页 |
2.2.3 褐土地区不同产量玉米田耕层、犁底层容重特征 | 第27-28页 |
2.2.4 褐土地区不同产量玉米田耕层、犁底层孔隙特征 | 第28-30页 |
2.2.5 褐土地区不同产量玉米田耕层和犁底层有机质含量特征 | 第30-31页 |
2.2.6 褐土地区不同产量玉米田耕层、犁底层化学指标特征 | 第31-33页 |
2.2.7 褐土地区不同产量玉米田0~40cm土层玉米根系分布情况 | 第33-34页 |
2.2.8 产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不同耕作方式对辽西褐土耕层构造的影响 | 第38-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3.2 数据与分析 | 第39-49页 |
3.2.1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耕层、犁底层厚度的影响 | 第39页 |
3.2.2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耕层、犁底层容重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4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耕层、犁底层孔隙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5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耕层、犁底层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6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0~30cm土层最大蓄水量以及水分在各层的分布比例 | 第43-44页 |
3.2.7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耕层、犁底层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44-46页 |
3.2.8 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 第46-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不同有机培肥方式对土壤耕层构造的影响 | 第51-5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4.2 数据与分析 | 第52-57页 |
4.2.1 不同有机培肥方式对耕层、犁底层厚度的影响 | 第52页 |
4.2.2 不同有机物料培肥方式对不同深度土层紧实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3 不同有机培肥方式对耕层、犁底层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4 不同有机培肥方式对耕层、犁底层土壤孔隙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5 不同有机培肥方式对土壤耕层、犁底层有机质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6 不同有机物料培肥方式对土壤耕层、犁底层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7 不同有机培肥方式对土壤耕层、犁底层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