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主容器密封特性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核能发展与现状 | 第9-11页 |
1.2 反应堆主容器气体密封性能要求 | 第11-12页 |
1.3 反应堆主容器密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密封结构分析评价原理及方法 | 第15-30页 |
2.1 密封原理 | 第15-16页 |
2.2 气体泄漏率计算 | 第16-22页 |
2.3 密封结构相关有限元原理 | 第22-28页 |
2.3.1 有限元发展及软件 | 第22-24页 |
2.3.2 接触单元原理以及接触算法原理 | 第24-27页 |
2.3.3 金属材料的非线性模型 | 第27-28页 |
2.4 密封分析计算流程与内容结构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密封性能分析 | 第30-41页 |
3.1 正常工况主容器密封特性分析 | 第32-34页 |
3.2 典型事故工况主容器密封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3.3 密封气体泄漏率计算 | 第35-37页 |
3.4 密封性能对比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密封性能影响分析 | 第41-58页 |
4.1 密封圈单个失效性能对比 | 第41-48页 |
4.1.1 外密封圈失效 | 第41-44页 |
4.1.2 内密封圈失效 | 第44-47页 |
4.1.3 结果对比 | 第47-48页 |
4.2 密封圈包覆层影响对比 | 第48-56页 |
4.2.1 密封圈有无包覆层分析 | 第48-51页 |
4.2.2 包覆层材料影响分析 | 第51-53页 |
4.2.3 结果对比 | 第53-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总结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