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研究综述分析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交通一体化 | 第20-21页 |
2.1.2 高速公路 | 第21页 |
2.1.3 高速公路管理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6页 |
2.2.3 协同学理论 | 第26页 |
2.2.4 网络开发理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视野下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8-38页 |
3.1 河北省实现京津冀高速公路协同发展的新举措 | 第28-32页 |
3.1.1 加快路网建设速度 | 第28-29页 |
3.1.2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 第29-30页 |
3.1.3 大力发展ETC系统 | 第30-32页 |
3.2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视野下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32-35页 |
3.2.1 分布发展不平衡 | 第32-33页 |
3.2.2 管理投资主体分散 | 第33-34页 |
3.2.3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4页 |
3.2.4 新技术发展效果差 | 第34-35页 |
3.3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3.3.1 协调机制不成熟 | 第35页 |
3.3.2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 第35-36页 |
3.3.3 行业监管职能弱化 | 第36-37页 |
3.3.4 科技引导力度不强 | 第37-38页 |
第4章 国外区域高速公路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8-45页 |
4.1 国外区域高速公路管理概况 | 第38-42页 |
4.1.1 日本区域高速公路管理概况 | 第38-39页 |
4.1.2 法国区域高速公路管理概况 | 第39-41页 |
4.1.3 美国区域高速公路管理概况 | 第41-42页 |
4.2 国外区域高速公路管理的启示 | 第42-45页 |
4.2.1 加强政府支持引导 | 第42-43页 |
4.2.2 健全高速公路法律体系 | 第43-44页 |
4.2.3 探索实行特许经营 | 第44-45页 |
第5章 京津冀一体化视野下加强高速公路管理的对策分析 | 第45-61页 |
5.1 强化三地协调 | 第45-49页 |
5.1.1 协调内容 | 第45-46页 |
5.1.2 协调方法 | 第46-48页 |
5.1.3 协调运行 | 第48-49页 |
5.2 形成统一管理 | 第49-55页 |
5.2.1 管理内容 | 第50-51页 |
5.2.2 主要方法 | 第51-53页 |
5.2.3 组织结构 | 第53-55页 |
5.3 加速法制建设 | 第55-58页 |
5.3.1 加速立法 | 第55-56页 |
5.3.2 规范执法 | 第56页 |
5.3.3 注重行业监管 | 第56-58页 |
5.4 积极采用新技术 | 第58-61页 |
5.4.1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 第58-59页 |
5.4.2 推动互联网+交通网“网网工程” | 第59页 |
5.4.3 推广使用绿色技术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