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时及《烛湖集》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第一章 孙应时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性格 | 第17-32页 |
第一节 讲孝道、重实干的家风 | 第17-23页 |
一、父亲对其知非改过的道德教育 | 第18-22页 |
二、母亲对其深明大义的教导与支持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兼学教育对孙应时思想的影响 | 第23-32页 |
一、南宋前期的兼学风气 | 第24-25页 |
二、陆九渊对其爱国、躬行的教育及影响 | 第25-29页 |
三、朱熹对其自省、实干的教育及影响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孙应时的思想研究 | 第32-54页 |
第一节 孙应时的理学思想 | 第32-48页 |
一、顺时应变、躬行履道 | 第32-39页 |
二、量力守分、简静自养 | 第39-48页 |
第二节 孙应时的文学思想 | 第48-54页 |
一、轻文重道 | 第48-52页 |
二、人境双清、人境相称 | 第52-54页 |
第三章 《烛湖集》诗歌研究 | 第54-93页 |
第一节 诗歌的分类 | 第54-57页 |
第二节 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57-80页 |
一、忧国爱民的济世情怀 | 第57-64页 |
二、深情厚谊的亲友寄赠 | 第64-71页 |
三、简静自修的人生追求 | 第71-80页 |
第三节 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80-93页 |
一、议论妥帖、古朴自然 | 第80-87页 |
二、明丽轻快、语意清远 | 第87-88页 |
三、丰富的修辞方式 | 第88-93页 |
第四章 《烛湖集》散文研究 | 第93-127页 |
第一节 散文的思想内容 | 第93-114页 |
一、崇儒论史的议论散文 | 第94-103页 |
二、述事写人的记叙散文 | 第103-111页 |
三、传情达意的抒情散文 | 第111-114页 |
第二节 散文的艺术特色 | 第114-127页 |
一、语言上以议论为主,兼顾记叙、抒情 | 第115-119页 |
二、真挚浓烈的情感 | 第119-125页 |
三、孙应时诗文风格比较 | 第125-127页 |
结语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1页 |
致谢 | 第131-1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