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证候要素及其组合规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文献综述1 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第12-18页 |
1 中医证候概念及其名称的规范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中医证候实质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3 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的研究 | 第14页 |
4 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的研究 | 第14-15页 |
5 讨论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8页 |
文献综述2 抑郁症中医研究现状与展望 | 第18-26页 |
1 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第18-20页 |
2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第20页 |
3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4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机制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5 讨论 | 第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文献综述3 方证研究概况 | 第26-32页 |
1 方证相应学说的历史源流 | 第26-27页 |
2 方证相应学说的内涵研究 | 第27页 |
3 方证相应学说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4 方证相应与辨证论治的关系 | 第28-29页 |
5 对方证研究的思考 | 第29-30页 |
6 小结 | 第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前言 | 第32-34页 |
第一部分 基于古代文献的郁证的方证相应研究 | 第34-73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34-60页 |
2 结果 | 第60-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4 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二部分 基于现代文献的郁证的证候要素研究 | 第73-86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2 结果 | 第74-83页 |
3 讨论 | 第83-85页 |
4 小结 | 第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