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目标与框架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2.1 贸易便利化的内涵 | 第18页 |
2.2 贸易便利化的测算 | 第18-20页 |
2.2.1 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8-19页 |
2.2.2 贸易便利化的测算 | 第19-20页 |
2.3 贸易便利化的影响 | 第20-21页 |
2.4 “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 | 第21-22页 |
2.5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3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现状 | 第23-31页 |
3.1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规模 | 第23-25页 |
3.2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结构 | 第25-27页 |
3.3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门区域分布 | 第27-31页 |
4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度 | 第31-40页 |
4.1 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2页 |
4.2 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 第32-37页 |
4.3 测算结果 | 第37-40页 |
5 贸易便利化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引力模型构建 | 第40-47页 |
5.1 一般贸易引力模型 | 第40-41页 |
5.2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路径 | 第41-43页 |
5.2.1 口岸与物流效率 | 第41-42页 |
5.2.2 海关与边境管理 | 第42页 |
5.2.3 制度环境 | 第42页 |
5.2.4 电子商务与金融环境 | 第42-43页 |
5.3 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 | 第43-47页 |
5.3.1 变量的选择 | 第43-45页 |
5.3.2 变量说明 | 第45-47页 |
6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7-61页 |
6.1 总量层面的实证结果 | 第47-49页 |
6.2 贸易便利化措施层面的实证结果 | 第49-51页 |
6.3 商品结构层面的实证结果 | 第51-53页 |
6.4 制造业出口预测分析 | 第53-61页 |
6.4.1 总量层面预测 | 第54-58页 |
6.4.2 商品结构层面预测 | 第58-61页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1-65页 |
7.1 结论 | 第61-62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A | 第68-7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