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信用缺失环境下的农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附表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3-16页
        1.2.1 信用评估领域的数据处理模型综述第13-14页
        1.2.2 关于农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 研究方法及结构第16-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研究结构第16-17页
第2章 信用评估的理论基础第17-30页
    2.1 信用及信用风险的内涵界定第17-18页
        2.1.1 信用的基本概念第17-18页
        2.1.2 信用风险的内涵第18页
    2.2 信用评估的相关理论第18-21页
        2.2.1 个人信用评估的经济学分析第18-20页
        2.2.2 个人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0-21页
    2.3 组合模型理论第21-30页
        2.3.1 层次分析法的概述第21-23页
        2.3.2 神经网络模型的概述第23-28页
        2.3.3 组合模型的构建原理第28-30页
第3章 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现状研究第30-45页
    3.1 国内外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第30-38页
        3.1.1 美国 FICO 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概述第30-34页
        3.1.2 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第34-38页
    3.2 我国农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第38-45页
        3.2.1 我国农村信用贷款的发展趋势第38-40页
        3.2.2 我国农户信用评估系统的发展现状第40-43页
        3.2.3 我国农户信用评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43-45页
第4章 基于 AHP-ANN 的农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5-59页
    4.1 指标的选取与赋值第45-48页
        4.1.1 指标的选取第45-46页
        4.1.2 指标的赋值第46-48页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基于层次分析法第48-54页
        4.2.1 层次单排序第48-52页
        4.2.2 层次综合排序第52-54页
    4.3 基于组合模型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4-59页
        4.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选取第54页
        4.3.2 基于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农户信用等级的确定第54-59页
第5章 政策建议第59-62页
    5.1 建立更为完善的组合模型第59页
    5.2 完善农户的信用信息系统第59-60页
        5.2.1 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第59-60页
        5.2.2 加强农户信用信息数据的加工和共享机制第60页
    5.3 建立农户信用评估的统一规范第60-62页
        5.3.1 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60-61页
        5.3.2 健全农户信用评估的法律法规体系第61页
        5.3.3 完善农户信贷的隐性担保机制第61-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