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强性介质和压电介质论文

贱金属衬底上钛酸锶钡薄膜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的唯象理论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8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铁电薄膜的结构与应用第13-23页
        1.2.1 铁电薄膜的结构与铁电性第13-17页
        1.2.2 铁电薄膜的应用第17-23页
    1.3 铁电薄膜理论基础第23-27页
    1.4 铁电薄膜制备技术第27-31页
        1.4.1 物理制膜技术第27-28页
        1.4.2 化学沉积工艺第28-31页
    1.5 铁电薄膜研究进展第31-36页
        1.5.1 铁电薄膜改性第31-34页
        1.5.2 贱金属衬底上铁电薄膜的研究进展第34-36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二章 贱金属衬底上BST薄膜的制备与表征第38-48页
    2.1 薄膜制备第38-41页
        2.1.1 LNO缓冲层的制备第39-40页
        2.1.2 BST薄膜的制备第40页
        2.1.3 PZT薄膜的制备第40-41页
    2.2 结构表征第41-43页
        2.2.1 物相结构表征第42页
        2.2.2 表面形貌观测第42-43页
    2.3 拉曼光谱分析第43-44页
    2.4 电性能表征第44-48页
        2.4.1 电极的制备第44-45页
        2.4.2 介电性能测试第45-46页
        2.4.3 铁电性能与漏电流密度表征第46-48页
第三章 SS衬底上BST/LNO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第48-66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LNO缓冲层厚度对BST薄膜晶体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影响第48-51页
    3.3 LNO缓冲层对BST薄膜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第51-58页
        3.3.1 BST/LNO薄膜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第51-54页
        3.3.2 BST/LNO薄膜的介电与漏电性能第54-58页
    3.4 BST薄膜的厚度效应第58-59页
    3.5 Mn掺杂改性BST薄膜第59-65页
        3.5.1 Mn掺杂量对BST薄膜晶体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第59-62页
        3.5.2 Mn梯度掺杂BST薄膜的晶体结构与电性能第62-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SS衬底上BST多层薄膜的组分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第66-86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三明治结构BST薄膜第66-73页
        4.2.1 三明治结构BST薄膜的表面形貌与晶体结构第67-70页
        4.2.2 三明治结构BST薄膜的介电与调谐性能第70-73页
    4.3 同质缓冲层上的BST薄膜第73-76页
        4.3.1 同质缓冲层上BST薄膜的晶体结构第74页
        4.3.2 同质缓冲层上BST薄膜的介电性能第74-76页
    4.4 组分梯度BST薄膜第76-84页
        4.4.1 组分梯度BST薄膜的形貌与晶体结构第77-81页
        4.4.2 组分梯度BST薄膜的介电性能及温度稳定性第81-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PZT/BST多层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第86-103页
    5.1 引言第86-87页
    5.2 SS衬底上PZT/BST多层薄膜的介电与铁电性能第87-89页
    5.3 Ti衬底上PZT/BST多层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第89-101页
        5.3.1 Ti衬底上PZT/BST多层薄膜的晶体结构与表面形貌第89-91页
        5.3.2 Ti衬底上PZT/BST多层薄膜的介电性能第91-94页
        5.3.3 Ti衬底上PZT/BST多层薄膜的铁电与漏电性能第94-96页
        5.3.4 Ti衬底上PZT/BST多层薄膜的厚度效应第96-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贱金属衬底上BST薄膜介电性能的唯象理论研究第103-121页
    6.1 引言第103-104页
    6.2 用唯象理论研究BST薄膜中应力与介电性能的关系第104-115页
        6.2.1 L-D唯象理论模型第104-105页
        6.2.2 L-D模型修正第105-112页
        6.2.3 修正L-D模型研究BST多层薄膜的介电性能第112-115页
    6.3 用唯象理论研究PZT/BST多层薄膜中的静电耦合效应第115-120页
        6.3.1 静电耦合效应的唯象理论研究方法第115-116页
        6.3.2 PZT/BST多层薄膜中的静电耦合效应第116-120页
    6.4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4页
    7.1 结论第121-122页
    7.2 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40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疾病关联miRNAs预测算法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贵金属核/壳纳米晶:控制合成,表征及催化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