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4页 |
1.2.1 无线光通信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2 无线光通信技术优势 | 第11-12页 |
1.2.3 无线光通信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2.4 水凝物环境下的激光传输特性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 第14-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水凝物散射环境描述 | 第17-27页 |
2.1 水凝物环境特性 | 第17-19页 |
2.1.1 水凝物粒子的大小 | 第17-18页 |
2.1.2 含水量 | 第18页 |
2.1.3 能见度 | 第18-19页 |
2.2 云雾环境中水凝物尺寸分布 | 第19-20页 |
2.3 水凝物环境下的散射计算 | 第20-22页 |
2.4 水凝物衰减预测模型 | 第22-25页 |
2.4.1 Kruse模型 | 第22-23页 |
2.4.2 Kreid模型 | 第23-24页 |
2.4.3 Chylek模型 | 第24-25页 |
2.4.4 Vasseur模型 | 第25页 |
2.4.5 Naboulsi模型 | 第25页 |
2.5 水凝物环境下的激光能量衰减经验模型之间的比较 | 第25-26页 |
2.6 本章总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光散射理论 | 第27-31页 |
3.1 光散射 | 第27页 |
3.2 散射光的类型 | 第27-30页 |
3.2.1 瑞利散射理论 | 第28-29页 |
3.2.2 米氏散射理论 | 第29页 |
3.2.3 拉曼散射 | 第29-30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米氏散射理论 | 第31-39页 |
4.1 米氏散射理论基础与参量 | 第31-32页 |
4.2 米氏散射公式 | 第32-33页 |
4.3 米氏散射理论算法 | 第33-34页 |
4.4 米氏散射理论仿真计算 | 第34-38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水凝物环境下的激光散射特性 | 第39-49页 |
5.1 水凝物环境下的红外波段的单次散射消光特性 | 第39-42页 |
5.2 不同粒子半径条件下可见与红外波段的散射特性研究 | 第42-44页 |
5.3 激光在团雾环境中传输的衰减特性研究 | 第44-46页 |
5.3.1 雾衰减的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5.3.2 团雾环境下的激光衰减特性研究 | 第45-46页 |
5.4 激光在团雾环境中传输的衰减特性应用 | 第46-4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总结 | 第49页 |
6.2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