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改则地区去申拉组火山—沉积序列及构造意义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9页 |
| 1.1 题目来源 | 第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基础地质及区域地质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早白垩世火山岩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1.5 已完成工作量 | 第18-19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5页 |
| 2.1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 2.2 区域地质 | 第20-24页 |
| 2.2.1 日土-改则地层区 | 第21-22页 |
| 2.2.2 南羌塘地层区 | 第22-24页 |
| 2.3 大地构造 | 第24-25页 |
| 第3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5-39页 |
| 3.1 去申拉组的厘定 | 第25-26页 |
| 3.2 地层序列 | 第26-35页 |
| 3.3 地层对比 | 第35-37页 |
| 3.4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4章 火山-沉积旋回 | 第39-44页 |
| 4.1 火山岩相 | 第39-40页 |
| 4.2 沉积相 | 第40-41页 |
| 4.3 火山-沉积旋回过程 | 第41-43页 |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去申拉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44-54页 |
| 5.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44-48页 |
| 5.2 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 第48-54页 |
| 第6章 构造环境及其意义 | 第54-60页 |
| 6.1 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判别 | 第54-58页 |
| 6.2 讨论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7-68页 |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