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1 药用菊花活性成分的研究 | 第12-13页 |
1.1.1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2页 |
1.1.2 绿原酸 | 第12-13页 |
1.2 药用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对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响应 | 第13-14页 |
1.3 不同处理对采后药用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 第14-16页 |
1.3.1 不同加工方式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1.3.2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对采后堆放时间响应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第2章 堆放时间对采后药用菊花花序生理特性、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17-32页 |
前言 | 第17-18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18-19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2.2 主要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18-19页 |
2.3 指标测定 | 第19-22页 |
2.3.1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测定 | 第19页 |
2.3.2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3.3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 第19-20页 |
2.3.4 肉桂酸羟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0页 |
2.3.5 光合色素的含量测定 | 第20页 |
2.3.6 花色素苷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3.7 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2.3.8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2.3.9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2.3.10 总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2.3.11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2.5 试验结果 | 第22-29页 |
2.5.1 采后堆放时间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22-24页 |
2.5.2 采后堆放时间对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肉桂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3 采后堆放时间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2.5.4 采后堆放时间对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 第26页 |
2.5.5 采后堆放时间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6 采后堆放时间对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2.6 讨论 | 第29-31页 |
2.7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干燥方法对采后药用菊花花序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32-44页 |
前言 | 第32页 |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32-33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33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33-34页 |
3.2.1 微波干燥 | 第33页 |
3.2.2 蒸汽杀青干燥 | 第33页 |
3.2.3 杀青干燥 | 第33页 |
3.2.4 直接干燥 | 第33-34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3.3.1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3.3.2 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肉桂酸羟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4页 |
3.3.3 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3.3.4 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3.3.5 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3.5 试验结果 | 第34-40页 |
3.5.1 干燥方法对菊花花序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2 干燥方法对菊花花序中次生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3 干燥方法对菊花花序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4 干燥方法对菊花花序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5.5 干燥方法对菊花花序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3.6 讨论 | 第40-43页 |
3.7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4.1 结论 | 第44页 |
4.2 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