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1.1 概论 | 第13-14页 | 
| 1.2 多孔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 1.2.1 超交联聚合物 | 第14-16页 | 
| 1.2.2 自聚微孔聚合物 | 第16-17页 | 
| 1.2.3 共价有机框架物 | 第17-19页 | 
| 1.2.4 共轭微孔聚合物 | 第19-20页 | 
| 1.3 有机硅多孔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1.3.1 以四面体硅烷为基体的多孔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1.4 二茂铁基多孔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实验试剂及表征方法 | 第27-31页 | 
| 2.1 试剂纯化 | 第27页 | 
| 2.2 常规试剂纯度及厂家 | 第27-28页 | 
| 2.3 分析与测试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通过Sonogashira反应合成二茂铁基有机硅多孔聚合物及吸附性能研究 | 第31-45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 3.2.1 四(4-炔基苯基)硅烷和四(4-炔基联苯基)硅烷的合成 | 第31-34页 | 
| 3.2.2 1,1’-二溴二茂铁的合成 | 第34页 | 
| 3.2.3 通过Sonogashira反应合成二茂铁基有机硅多孔聚合物 | 第34-3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 3.3.1 合成 | 第35-36页 | 
| 3.3.2 结构表征 | 第36-38页 | 
| 3.3.3 多孔性能研究 | 第38-40页 | 
| 3.3.4 热稳定性 | 第40页 | 
| 3.3.5 形貌分析 | 第40-41页 | 
| 3.3.6 CO_2吸附性能研究 | 第41-42页 | 
| 3.3.7 H_2吸附性能研究 | 第42-43页 | 
| 3.3.8 气体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 | 第43-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通过Heck反应合成二茂铁基有机硅多孔聚合物及吸附性能研究 | 第45-57页 | 
| 4.1 引言 | 第45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 4.2.1 四(4-溴苯基)硅烷和四(4-溴联苯基)硅烷的合成 | 第45-46页 | 
| 4.2.2 1,1’-二乙烯基二茂铁的合成 | 第46-47页 | 
| 4.2.3 通过Heck反应合成二茂铁基有机硅多孔聚合物 | 第47-48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 4.3.1 合成 | 第48-50页 | 
| 4.3.2 结构表征 | 第50-52页 | 
| 4.3.3 多孔性能研究 | 第52-53页 | 
| 4.3.4 热稳定性 | 第53-54页 | 
| 4.3.5 形貌分析 | 第54-55页 | 
| 4.3.6 CO_2吸附性能研究 | 第5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不同连接点数目的硅烷单体构筑的多孔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 第57-71页 | 
| 5.1 引言 | 第57-58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 5.2.1 四(4-溴苯基)硅烷和苯基三(4-溴苯基)硅烷的合成 | 第58页 | 
| 5.2.2 1,1’-二乙炔基二茂铁的合成 | 第58-59页 | 
| 5.2.3 不同连接点数目的硅烷单体构筑的多孔聚合物的合成 | 第59-60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8页 | 
| 5.3.1 合成 | 第60-61页 | 
| 5.3.2 结构表征 | 第61-63页 | 
| 5.3.3 多孔性能研究 | 第63-65页 | 
| 5.3.4 热稳定性 | 第65-66页 | 
| 5.3.5 形貌分析 | 第66页 | 
| 5.3.6 CO_2吸附性能研究 | 第66-68页 | 
| 5.3.7 H_2吸附性能研究 | 第6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 
| 附录A | 第83-85页 | 
| 一、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 
| 二、在校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83页 | 
| 三、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 第83-85页 | 
| 附录B | 第85-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