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变量注释表 | 第17-18页 |
| 1 绪论 | 第18-25页 |
| 1.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2 基于拉拔试验的FLAC锚索单元修正 | 第25-37页 |
| 2.1 杆体锚孔直径匹配及其力学性能测试实验 | 第25-31页 |
| 2.2 FLAC CABLE单元的FISH语言优化 | 第31-36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3 锚杆锚索预应力匹配分析 | 第37-51页 |
| 3.1 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的轴向作用机理分析 | 第37-40页 |
| 3.2 模拟方案及模型建立 | 第40-42页 |
| 3.3 数值模拟结果 | 第42-46页 |
| 3.4 基于平均压应力的预应力匹配范围分析 | 第46-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4 锚索滞后支护时机及耦合受力过程研究 | 第51-75页 |
| 4.1 顶板锚杆锚索支护系统简化分析 | 第51-53页 |
| 4.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 4.3 无支护与锚网支护情况下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 第55-59页 |
| 4.4 锚索滞后支护方案及掘进时期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 4.5 回采动压影响下不同锚索滞后方案反应分析 | 第65-72页 |
| 4.6 合理锚索滞后支护方案的综合确定 | 第72-74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5 工程实验 | 第75-80页 |
| 5.1 支护参数优化 | 第75-77页 |
| 5.2 现场观测内容 | 第77页 |
| 5.3 观测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6 主要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作者简历 | 第88-9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