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一、引言 | 第7-14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2页 |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4页 |
二、民间金融及监管理论概述 | 第14-20页 |
(一)民间金融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二)民间金融运作形式 | 第14-18页 |
1.监管体制内的民间金融 | 第15-17页 |
2.监管体制外的民间金融 | 第17-18页 |
(三)金融监管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市场失灵理论 | 第18-19页 |
2.私人利益理论 | 第19页 |
3.成本效益理论 | 第19-20页 |
三、我国民间金融监管的发展及问题 | 第20-29页 |
(一)我国民间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1.民间金融内部的高风险 | 第20页 |
2.民间金融组织的不完善性 | 第20页 |
3.民间金融市场化的需要 | 第20页 |
4.合理优化配置资源的需要 | 第20-21页 |
(二)我国民间金融监管的历史史沿革 | 第21-22页 |
1.民间金融监管的兴起阶段 | 第21页 |
2.民间金融监管的缓和阶段 | 第21-22页 |
3.民间金融监管的改善阶段 | 第22页 |
(三)我国民间金融监管的现状 | 第22-23页 |
1.监管依据 | 第22-23页 |
2.监管主体 | 第23页 |
3.监管制度 | 第23页 |
(四)我国民间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9页 |
1.利率监管控制失效——以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指数为例 | 第23-24页 |
2.网络借贷监管风险较大——以e租宝事件为例 | 第24-26页 |
3.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26-27页 |
4.监管主体分工不明 | 第27-29页 |
四、境外民间金融监管实践概述及经验启示 | 第29-35页 |
(一)欧美地区民间金融监管实践概述 | 第29-31页 |
1.美国民间金融监管实践 | 第29-30页 |
2.德国民间金融监管实践 | 第30页 |
3.美德民间金融监管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二)亚洲地区民间金融监管实践概述 | 第31-33页 |
1.日本民间金融监管实践 | 第31-32页 |
2.台湾地区民间金融监管实践 | 第32页 |
3.日本同台湾地区民间金融监管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三)境外民间金融监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5页 |
1.树立正确监管态度 | 第33页 |
2.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 | 第33页 |
3.探索创新监管理念 | 第33-35页 |
五、完善我国民间金融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35-39页 |
(一)加强法制建设 | 第35-36页 |
1.确立民间金融监管法律基本原则 | 第35页 |
2.明确民间金融监管法律具体内容 | 第35-36页 |
(二)重视网络借贷风险管理 | 第36-37页 |
1.建立良好网络内控机制 | 第36-37页 |
2.监控借贷资金来源及去向 | 第37页 |
(三)构建合理的监管体系 | 第37-38页 |
1.实现有效分级管理 | 第37页 |
2.执行分类监管 | 第37页 |
3.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 | 第37-38页 |
(四)强化信用机制 | 第38-39页 |
1.建立健全征信体系 | 第38页 |
2.设立担保机制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