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1-1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1 入选标准 | 第11页 |
1.2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1 病例收集 | 第11-12页 |
2.2 研究方法中危险因素的评估和界定 | 第12页 |
3. 统计方法 | 第12-13页 |
结果 | 第13-18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3页 |
2. 危险因素 | 第13-14页 |
3.首发症状 | 第14-15页 |
4.临床症状及体征 | 第15-16页 |
5.影像学特点 | 第16-18页 |
讨论 | 第18-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综述 | 第28-35页 |
1.后循环的概念及解剖 | 第28页 |
2 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 | 第28-29页 |
3.后循环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29页 |
4.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 第29-30页 |
5.后循环梗死的诊断和影像学检查 | 第30-31页 |
6.后循环梗死的治疗 | 第31-32页 |
7.后循环梗死的预后和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中英文缩写表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