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玉米茎秆抗倒伏评定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论文总体框架 | 第14-15页 |
2 基于玉米茎秆倒伏角度和拉力角度的抗倒伏强度测定技术 | 第15-19页 |
2.1 新颖的玉米茎秆抗倒伏强度评价方法提出 | 第15-16页 |
2.2 等效拉力F' 稳定性分析 | 第16-17页 |
2.3 玉米茎秆抗倒伏强度多参数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玉米茎秆倒伏角度和拉力角度实时检测仪硬件设计 | 第19-28页 |
3.1 实现功能需求分析 | 第19页 |
3.2 系统可靠性设计 | 第19-21页 |
3.3 主要电路模块设计及分析 | 第21-26页 |
3.3.1 电源模块 | 第21-22页 |
3.3.2 角度测量模块 | 第22-23页 |
3.3.3 拉力信号测量和放大模块 | 第23-24页 |
3.3.4 无线通讯模块 | 第24-25页 |
3.3.5 数据存储和显示模块 | 第25-26页 |
3.4 玉米茎秆抗倒伏强度实时检测仪PCB设计 | 第26-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玉米茎秆倒伏角度和拉力角度实时检测仪软件设计 | 第28-45页 |
4.1 整体软件流程设计思路 | 第28-30页 |
4.2 软件核心模块介绍 | 第30-44页 |
4.2.1 实时倒伏角度和拉力角度A/D值采集与标定 | 第30-33页 |
4.2.2 茎秆拉力A/D值采集与标定 | 第33-34页 |
4.2.3 无线模块及数据发送程序设计 | 第34-37页 |
4.2.4 液晶显示和存储程序设计 | 第37-43页 |
4.2.5 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基于主成分分析倒伏强度的基本思想 | 第45-53页 |
5.1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45-47页 |
5.1.1 运用主成分分析倒伏强度的基本思想 | 第45-46页 |
5.1.2 主元分析矩阵算法 | 第46-47页 |
5.2 五个品种试验设计和田间试验 | 第47页 |
5.3 茎秆形态参数测定 | 第47-49页 |
5.4 应用主成分方法分析玉米茎秆倒伏强度 | 第49-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所研制的玉米茎秆倒伏角度和拉力角度测定仪器 | 第53-56页 |
6.1 玉米茎秆抗倒伏强度测定仪器 | 第53-55页 |
6.1.1 仪器外形及组成结构 | 第53-54页 |
6.1.2 测定仪器操作过程及操作方法 | 第54-55页 |
6.2 测定仪器技术参数 | 第5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7 田间试验和所测茎秆性状参数分析 | 第56-63页 |
7.1 测定结果及参数分析 | 第56-58页 |
7.2 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分析 | 第58-59页 |
7.3 试验方法及数据分析 | 第59-62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8 总结与建议 | 第63-64页 |
8.1 总结 | 第63页 |
8.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3页 |
8.3 论文的不足及建议 | 第63-6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ABSTRACT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