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怒江三种野鲮亚科鱼类遗传结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26页
    1.1 前言第10页
    1.2 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类型及应用第10-15页
        1.2.1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第10-11页
        1.2.2 随机扩增多态性第11-12页
        1.2.3 扩增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第12页
        1.2.4 单链构象多态性第12-13页
        1.2.5 单核苷酸多态性第13页
        1.2.6 ISSR技术第13页
        1.2.7 微卫星DNA重复序列多态性第13-14页
        1.2.8 线粒体DNA的多态性第14页
        1.2.9 MHC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第14-15页
    1.3 鱼类线粒体结构特点及其在鱼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第15-20页
        1.3.1 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第15-16页
        1.3.2 线粒体DNA多态性分析方法第16-17页
        1.3.3 线粒体DNA多态性在鱼类中的应用第17-20页
    1.4 系统进化中系统发生树的构建第20-21页
        1.4.1 非加权分组平均法(UPGMA)第20页
        1.4.2 邻近归并法(Neighbor Joining)第20-21页
        1.4.3 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ethod)第21页
        1.4.4 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第21页
    1.5 鱼类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第21-23页
        1.5.1 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1-22页
        1.5.2 遗传多样性保护第22-23页
    1.6 怒江三种野鲮亚科鱼类研究进展第23-24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1页
    2.1 材料第26-28页
        2.1.1 鱼样采集第26-27页
        2.1.2 实验仪器第27页
        2.1.3 实验试剂第27-28页
    2.2 方法第28-31页
        2.2.1 总DNA的提取第28页
        2.2.2 Cyt b基因序列的扩增、回收及测序第28-29页
        2.2.3 数据分析第29-31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31-51页
    3.1 序列特征第31-34页
    3.2 群体遗传多样性第34-36页
    3.3 群体遗传结构第36-38页
    3.4 种群扩张第38-40页
    3.5 分子系统树第40-51页
        3.5.1 怒江三种野鲮亚科鱼类各种群单倍型进化关系第40-46页
        3.5.2 怒江三种野鲮亚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第46-51页
第4章 讨论第51-56页
    4.1 怒江三种野鲮亚科鱼类遗传多样性第51-52页
    4.2 怒江三种野鲮亚科鱼类种群结构第52-54页
    4.3 怒江三种野鲮亚科鱼类的资源保护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刺花抗旱耐盐碱性与打破种子休眠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抗骨质疏松Ⅰ类新药cIT脂质体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