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4-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1.2.1 泥石流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1.2.2 流域水系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2.3 泥石流危险性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2章 乌东德泥石流的发育环境 | 第21-35页 |
| 2.1 自然地貌 | 第21-23页 |
| 2.2 地层岩性 | 第23-27页 |
| 2.3 地质构造 | 第27-29页 |
| 2.4 物理地质现象 | 第29-31页 |
| 2.5 气象水文条件 | 第31-33页 |
| 2.6 植被条件 | 第33-34页 |
| 2.7 地震情况 | 第34-35页 |
| 第3章 研究区内典型泥石流现状 | 第35-55页 |
| 3.1 秀水河泥石流现状 | 第35-39页 |
| 3.2 濛沽沟泥石流现状 | 第39-42页 |
| 3.3 矮坝沟泥石流现状 | 第42-46页 |
| 3.4 盐水井泥石流现状 | 第46-51页 |
| 3.5 平地村泥石流现状 | 第51-55页 |
| 第4章 遥感解译 | 第55-65页 |
| 4.1 遥感影像的处理 | 第55-56页 |
| 4.2 遥感图像解译 | 第56-59页 |
| 4.3 研究区遥感影像的解译 | 第59-65页 |
| 第5章 泥石流危险性计算 | 第65-85页 |
| 5.1 影响因子权重计算 | 第65-75页 |
| 5.2 危险度计算 | 第75-82页 |
| 5.3 泥石流活动强度计算 | 第82-8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6章 泥石流水系形态的研究 | 第85-103页 |
| 6.1 理论介绍 | 第85-87页 |
| 6.2 三维水系分形维的计算 | 第87-96页 |
| 6.3 水系三维分形维与泥石流危险度及活动强度的关系 | 第96-98页 |
| 6.4 泥石流危险度及活动强度的新判据的提出 | 第98-101页 |
| 6.5 结论分析 | 第101-102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 第103-105页 |
| 7.1 结论 | 第103页 |
| 7.2 建议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3-115页 |
| 一、作者简介 | 第113页 |
| 二、发表的论文(含录用) | 第113页 |
| 三、所获奖励 | 第113-115页 |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