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微型全分析系统 | 第9页 |
| 1.2 μ-TAS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2.1 芯片毛细管电泳 | 第10-11页 |
| 1.2.2 压力驱动微分析系统 | 第11-12页 |
| 1.3 μ-TAS中的检测方法 | 第12-13页 |
| 1.4 μ-TAS的电化学检测 | 第13-14页 |
| 1.4.1 电化学检测微芯片的制作 | 第13页 |
| 1.4.2 电化学检测μ-TAS的应用 | 第13-14页 |
| 1.5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 2 电导检测微分析系统的缩微化分析及设计原理 | 第16-25页 |
| 2.1 电导检测μ-TAS缩微化分析 | 第16-22页 |
| 2.1.1 微管道流体的流动特性 | 第16-18页 |
| 2.1.2 μ-TAS参数缩微化 | 第18-21页 |
| 2.1.3 电极的缩微化分析 | 第21-22页 |
| 2.2 电导检测微芯片的设计 | 第22-24页 |
| 2.2.1 微管道中流体的驱动方式 | 第22页 |
| 2.2.2 压力驱动电导检测微芯片 | 第22-23页 |
| 2.3.3 电场驱动电导检测微芯片 | 第23-24页 |
| 2.3 结论 | 第24-25页 |
| 3 电导检测微分析系统的建立 | 第25-40页 |
| 3.1 微芯片上电导检测的特点 | 第25-26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 3.2.2 芯片的设计 | 第27页 |
| 3.2.3 芯片的制作 | 第27-28页 |
| 3.2.4 有机玻璃微系统中液流混合和电极表面的观测 | 第28页 |
| 3.2.5 微分析系统中电导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实验 | 第28页 |
| 3.2.6 氯化钾标液的电导检测微分析系统测定 | 第28页 |
| 3.2.7 氯化钾标液的常规电导法对比测试 | 第28页 |
| 3.2.8 氯化钠、氯化钾混合液的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 | 第28-29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 3.3.1 芯片材料及制作工艺的选择 | 第29页 |
| 3.3.2 微芯片设计 | 第29-30页 |
| 3.3.3 集成电导检测有机玻璃微芯片的制作工艺 | 第30页 |
| 3.3.4 电极表面及液流混合的显微镜观测 | 第30-31页 |
| 3.3.5 压力驱动电导检测微分析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 3.3.6 电导检测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 3.3.7 微型全分析系统的灵敏度分析 | 第36-37页 |
| 3.3.8 氯化钾标液的微芯片上电导法测定 | 第37页 |
| 3.3.9 常规电导法测定氯化钾标液 | 第37-38页 |
| 3.3.10 氯化钠、氯化钾混合液的分离结果 | 第38-39页 |
| 3.4 结论 | 第39-40页 |
| 4 电导检测微型分析系统的检验 | 第40-56页 |
| 4.1 引言 | 第40页 |
| 4.2 土壤中铁总含量的电导检测微型分析系统测定 | 第40-49页 |
| 4.2.1 前言 | 第40-41页 |
| 4.2.2 实验原理 | 第41页 |
| 4.2.3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 4.2.4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 4.3 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电导检测微型分析系统测定 | 第49-54页 |
| 4.3.1 前言 | 第49-50页 |
| 4.3.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 4.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 4.4 结论 | 第54-5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附录: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6页 |